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覺音尊者:清凈道論 第一 說戒品

南傳人物 2024-08-25 12:51

清凈道論 (Visuddhi Magga)

覺音 尊者 著 譯者 葉均

第一 說戒品

雖以如是包攝諸德的戒定慧三門而顯示清凈道,但太簡略,為了饒益一切(眾生)是不夠的,所以再加詳細敘述,這里先設些關于戒的問題:

一、什么是戒?

二、什么是戒的語義?

三、什么是戒的相、味、現(xiàn)起、足處?

四、什么是戒的功德?

五、戒有幾種?

六、什么是戒的雜染?

七、什么是凈化?解答如下:

一、什么是戒

什么是戒?即離殺生等或實行于義務行(注一)者的思(意志)等之法?!簾o礙解道』說(注二):「什么是戒?即思戒,心所戒,律儀戒,不犯戒」。

此中:完成不殺等或完成義務行者的思名為「思戒」。離殺生等的離(注三)名為「心所戒」。其次舍殺生等的七業(yè)道(注四)之思名為「思戒」?!干嶝澯x貪心住」(注五)等所表現(xiàn)的無貪、無瞋、正見之法名為「心所戒」。

「律儀戒」,當知有五種律儀:即別解脫律儀,念律儀,智律儀,忍律儀,精進律儀。這里「圓滿具足別解脫律儀」(注六),是說關于別解脫律儀?!阜雷o眼根,成就眼根律儀」(注七),是「念律儀」。

世尊對阿耆多說:

世界一切的瀑流,

念是他們的防御。

我說諸流的防護,

他們當以慧來遮。(注八)這是「智律儀」;關于正當?shù)氖褂觅Y具等也包括在這里面。其次「對寒暑忍耐」(注九)等的表述為「忍律儀」?!覆蝗萆鹩麑ぁ?注一0)等的表述為「精進律儀」;活命遍凈戒也是包括在這里面的。上面這五種律儀,以及怖畏罪惡的善男子離其所遭的惡事,一切都是律儀戒。

「不犯戒」,即受持戒律之人的身口等不違犯于戒。

這里解答關于什么是戒的問題。

其它的問題:

二、什么是戒的語義

戒為戒行的意思。為什么稱為戒行?即正持--以身業(yè)等善持戒律而不雜亂的意思;或確持--保持一切善法的意思。此二義實為通曉文字法者所允許的。然而也有人解釋戒為頭義及清涼等義的(注一一)。

三、什么是戒的相、味、現(xiàn)起、足處

(相)戒雖有多種,唯戒行為相。

猶如種種色,可見性為相。

譬如青黃等色,雖有種種的區(qū)別,而色處的特相總不出于可見性。同樣的,戒雖有思等的種種區(qū)別,總不出于以正持身業(yè)等及保持善法的戒行為相,所以說戒之相為戒行。

(味)摧毀諸惡戒,具足諸善德,

作用成就義,是即名為味。

此戒能摧毀諸惡戒,是以作用之義為味;其次具諸無罪之德,是以成就之義為味。然在相等之義的味,只可說作用或成就為味(不是食味等的味)。

(現(xiàn)起、足處)智者說凈為現(xiàn)起,

解釋慚愧為足處。

所謂「身凈、語凈,意凈」(注一三),這是說凈為此戒的現(xiàn)起。因為由凈性的顯現(xiàn)而取為狀態(tài)故。智者曾說慚與愧為戒的足處。足處是近因的意思:因為有慚愧才能產生及存續(xù)戒律,如果沒有慚愧便不能產生及存續(xù)戒律。

當知這是戒的相、味、現(xiàn)起、足處。

四、什么是戒的功德

什么是戒的功德?如獲得無后悔等的種種功德。經中說;「阿難,一切善戒具有無后悔的目的和功德」(注一四)。又說:「諸居士,持戒者的具戒,得此五種功德。云何五種?諸居士,具戒的持戒者,,因不放逸,得大財聚,這是持戒者具戒的第一功德。復次諸居士,具戒的持戒者,得揚善名,這是持戒者具戒的第二功德。復次諸居士,具戒的持戒者,無論親近一切團體大眾、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或沙門眾,在接近之時,得無怖畏羞慚,這是持戒者具戒的第三功德。復次諸居士,具戒的持戒者,臨命終時,得不昏昧,這是持戒者具戒的第四功德。復次諸居士,具戒的持戒者,此身壞死之后,得生善趣天界,這是持戒者具戒的第五功德」。(注一五)

又如「諸比庫,若有比庫,愿為諸同梵行者所喜愛、歡悅、尊重、禮敬,彼當圓滿一切戒」(注一六)。這都是說始于喜愛歡悅等而終于漏盡的諸戒的功德。

這便是無后悔等種種戒的功德,更有:

佛教給與善男子的住處,

除了戒,更無別的了,

戒德的分量,誰能說得盡呢?

眾生的垢穢,

不是恒河、夜摩那河、沙羅婆河,

亦非沙羅伐底河、阿羯羅伐底河,

也不是摩西河、摩訶奈地河的流水,

所能洗得清凈的,

唯有戒水能凈有情的塵垢。

不是帶來有雨之云的涼風,

亦非黃色的旃檀、首飾的明珠,

也不是明月照射柔和的光輝,

能使此世眾生熱惱的安寧,

唯有善護圣戒能使熱惱究竟的清涼。

戒香不但順風送,也得逆風熏,

那里還能找到這樣的香呢?

為升天的階梯,人涅槃的城門,

那里還有別的可以比擬戒的呢?.

國王雖然盛飾摩尼珠,

不如行者以戒莊嚴的光輝。

戒能摧毀自責等的怖畏,

具戒常生名望和笑顏。

戒為諸德的根本,一切罪惡的破壞者,

當知這是略說諸戒的功德。

五、戒有幾種

現(xiàn)在來解答戒有幾種的問題:

(一)先依一切戒自己的戒相為一種。

(二)(1)依作持、止持有二種,(2)如是依等正行、初梵行,(3)離、不 ,(4)依 、不依止,(5)時限、終身,(6)有限制、無限制,(7)世間及出世間有二種。

(三)(1)依下.、中、上有三種,(2)如是依我增上、世間增上、法增上,(3)執(zhí)取、不執(zhí)取、安息,(4)清凈、不清凈、疑惑,(5)學、無學及非學非無學等有三種。

(四)(1)依退分、住分、勝分、決擇分有四種,(2)如是依比庫、比庫尼、未具足、在家戒,(3)自然、慣行、法性、前因戒,(4)別解脫律儀、根律儀、活命遍凈、資具依止戒等有四種。

(五)(1)依制限遍凈戒等有五種;這在「無礙解道」里說過:「五種戒,即制限遍凈戒、無制限遍凈戒、圓滿遍凈戒、無執(zhí)取遍凈戒、安息遍凈戒」(注一七)。(2)如是依斷、離、思、律儀、不犯等有五種。

此中:

(一)(一法)關于一種分類的意義,已如前說易知。

(二)(二法)關于二種分類的:

(1)(作持、止持)世尊說「此事應作」!這樣制定給與照行的學處,便是「作持」(戒):又說「此事不應作」!那樣禁止不作的便是「止持」(戒)(注一八)。其語義如下:具戒者行于此中,為圓滿戒而動作是作持;以此(止持戒)而遵守于禁止的是止持。又作持由信而起的精進所成就,止持由信所成就。這是作持、止持二種。

(2)(等正行、初梵行)第二種二法:「等正行」,為最上的行為。等正行即等正行戒,或等正行是制定關于應行的等正行戒。這除了活命第八(注一九)的戒外,其它的都是同義語。「初梵行」(注二0)是說為道梵行的初步。活命第八即是此戒的同義語。因為是修行者最初必須清凈的部分,故說為道的初步。如說「首先他的身業(yè)、語業(yè)和活命已極、清凈」(注二一)?;蛘哒f微細的學處為等正行戒;其余的為初梵行戒。或以兩種毗崩伽(注二二)中所包攝的戒為初梵行;楗度品(注二三,所包攝的義務為等正行。由于等正行的成就而初梵行戒才能成就。故說「諸比庫,若彼比庫不得等正行法的圓滿而能得初梵行法的圓滿者,實無是處」(注二四)。這是等正行、初梵行二種。

(3)(離、不離)于第三種二法中,離殺生等為「離戒」;其余的思等為「不離戒」,這是離、不離二種。

(4)(依止、不依止)于第四種二法中,依有愛依、見依二種。如說「由于此戒,我將生天或生于某天」,(注二五)為了成就這種目的而持戒的名為「愛依止」;如果他想「依此戒而得凈」(注二六),具此(以此為)凈之見而持戒的為「見依止」。其次出世間戒及可作出世間的因緣的世間戒為「不依止」。這是依止、不依止二種。

(5)(時限、終身)于第五種二法中,限定一段時間受持的為「時限(戒)」;盡其生命受持的為「終身(戒)」。這是時限、終身二種。

(6)(有限制、無限制)于第六種二法中,有利養(yǎng)、名譽、親戚、肢體、生命的條件限制的、名為「有限制(戒)」.,相反的為「無限制(戒)」(注三七)。在「無礙解道」也說:「什么為有限制?即為利賽限制戒,為名譽限制戒,為親戚限制戒,為肢體限制戒,為生命限制戒。什么是利養(yǎng)限制戒?世間有人為利養(yǎng)因,為利養(yǎng)緣,為利養(yǎng)故,違犯其受持的學處,這是為利養(yǎng)限制戒」(注二八)。余者類推可知。對于無限制戒也有解答:「什么是不為利養(yǎng)限制戒?世間有人為利養(yǎng)因,為利養(yǎng)緣,為利養(yǎng)故,甚至不生違犯其所受持的學處的心,何況違犯?這是不為利養(yǎng)限制戒?!?注二九)余者類推可知。這是有限制、無限制二種。

(7)(世間、出世間)在第七種二法:一切有漏戒為「世間戒」;無漏戒為「出世間戒」。此中:世間戒能使有(生命)的殊勝,亦為出離三有的資糧。所謂:「毗奈耶意在律儀,律儀意在無后悔,無后悔意在愉悅,愉悅意在于喜,喜意在輕安,輕安意在于樂,樂意在于定,定意在如實知見,如實知見意在厭離,厭離意在離欲,離欲意在解脫,解脫意在解脫知見,解脫知見意在無取涅槃。為此而說律,為此而討論,為此而親近學習,為此而諦聽,即是為此無執(zhí)取心的解脫」。(注三0)出世間戒能使出離于有漏,并為觀察智的基地。

這是世間、出世間二種。

(三)(三法)于三法中:

(1)(下、中、上)先說第一種三法:如果由下等的欲、心、精進、觀(四神足)所建立的戒為「下」;由中等的欲等所建立的為「中」;由殊勝的欲等所建立的為「上」。為求名譽而受持的為下;為求福果而受持的為中;但依「此是應作」的圣性而受持的為上?;蛳搿肝沂蔷呓湔?其它的比庫都是惡戒者、惡法者」,有這種自舉輕他的染污者為下;無此染污者為中;出世間戒為上?;蛘咭詯蹫槌霭l(fā)點,為求生命享受而持戒者為下、為求自己解脫而持戒者為中;為求一切眾生解脫而受持的巴拉密戒為上。這是下中上三種。

(2)(我增上、世間增上、法增上)于第二種三法中:為求棄舍自己不適當?shù)?為自尊自重而受持的為「我增上」(戒)。欲求避免世間的批評,欲為世間尊重及尊重世間而受持的為「世間增上」(戒)。為求恭敬大法、為尊重法而受持的為「法增上(戒)」(注三一)。這是我增上等三種。

(3)(執(zhí)取、不執(zhí)取、安息)于第三種三法中:如前二種法中所說的依止,因他以愛見而執(zhí)取,故名「執(zhí)取(戒)」。若為良善凡夫之道的資糧,并與諸有學道相應的為「不執(zhí)取(戒)」。若與諸有學果及無學果相應的為「安息(戒)」(注三二)。這是執(zhí)取等三種。

(4)(清凈、不清凈、有疑)于第四種三法中:諸戒完具不犯罪者,或犯了罪而更懺悔者為「清凈(戒)」。犯了罪不懺悔的為「不清凈(戒)」。對于犯罪的事物(對象),犯的那種罪,是否有犯罪的行為而生疑惑者的戒為「有疑戒」。是故諸瑜伽者(修行者)應該凈化其不清凈的戒,不對有疑惑的事物而采取行動,并應除其疑惑。這樣他將得到安樂。這是清凈等三種。

(5)(學、無學、非學非無爭)于第五種三法中:與四圣道及三沙門果相應的戒為「學(戒)」。與阿拉漢果相應的戒為「無學(戒)」。其余約為「非學非無學(戒)」。這是學等三種。

但在「無礙解道」里把世間眾生的天性也說為戒。例如說:這是樂戒(樂觀性),這是苦戒(悲觀性),這是爭論戒(好爭論的),這是莊嚴戒(好裝飾的)等。因此在那里說「有三種戒,即善戒、不善戒、無記戒」(注三三),把善等也作為三種戒說。當知像那里所學的「不善」,與本論所講的戒相等的意義是沒有一種可以相合的,所以本論不取。

是故當依上述的方法而知三種戒。

(四)(四法)于四法中:

(1)(退分、住分、勝分、決擇分)第一種四法:

親近惡戒者不與持戒的為友,

無知者不見犯事的過咎,

充滿邪思惟,諸根不防護,

此人必然生起「退分戒」。

悅于此世有戒的成就,

對于業(yè)處(定境)無意而精勤,

以戒自滿,更不向上而努力,

這是比庫的「住分戒」成就。

圓滿了戒,更加為定而努力,

這是比庫的「勝分戒」成就。

不以戒滿足,更為厭離而努力,

這是比庫「決擇分戒」(注三四)的成就。

這是退分等四種。

(2)(比庫、比庫尼:未具足、在家)于第二種四法中:制定關于比庫的學處,或者為比庫尼所制定的學處亦應為比庫所守護的戒為「比庫戒」。制定關于比庫尼的學處,或者為比庫所制定的學處亦應為比庫尼所守護的戒為「比庫尼戒」。沙馬內拉、沙馬內莉的十戒為「未具足戒」。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的常戒五學處,若可能時增為十學處,依布薩支為八學處,此為「在家戒」(注三五)。這是比庫戒等四種。

(3)(自然、慣行、活[法?]性、宿因)如北俱盧洲的人們自然而然不會違犯的為「自然戒」。種族、地方、宗教等各自規(guī)定其奉持的條例為「慣行戒」?!赴㈦y,自從菩薩入母胎之后,那菩薩的母親,對于男子便不起愛欲之念,是為法性」(注三六),這樣說菩薩母親的戒為「法性戒」。其次如大迦葉等清凈有情及菩薩在世世生生的戒為「宿因戒」(注三七)。這是自然等四種。

(4)(第四種四法的說明)(別解脫律儀、根律儀、活命遍凈、資具依止)于第四種四法中,世尊說:「此比庫,以別解脫律儀防護而住,止行與行處具足,對于微細的罪過亦見其怖畏,受持學習諸學處」(注三八),這樣說的戒為「別解脫律儀戒」。

其次:「彼人眼見色已,不取于相,不取細相。因為他的眼根若不防護而住,則為貪、憂、諸惡、不善法所侵入,故彼防護而行道,保護眼根,作眼根律儀。如是耳聞聲已鼻嗅香已、舌覺味已、身觸所觸已,意知法已,不取于相乃至意根律儀」(注三九),這樣說的為「根律儀戒」。

其次,舍離由于違犯為活命之因而制定的六種學處(所起的邪命)以及(離棄)由詭詐、虛談、現(xiàn)相、瞋罵示相、以利求利等惡法(注四0)所起的邪命,為「活命遍凈戒」。

「如理決擇,為防寒冷應用衣服」(注四一)的表現(xiàn),是說清凈決擇而后應用四種資具,故名「資具依止戒」。

現(xiàn)在對這第四種四法的句子次第解釋如下:

1.別解脫律儀戒(注四二)

「此」,即于此佛教中。

「比庫」,因為能見輪回的怖畏,或為穿著截割破布等的意思,所以他得這樣的通稱,即以別解脫律儀防護(注四三)由信出家的善男子。

「以別解脫律儀防護」,這里的別解脫律儀即是學處戒。因為守護者得以解脫及離惡趣等苦,故名「別解脫」。律儀即防護,是依身語的不犯為名。別解脫自己便是律儀,所以名為「別解脫律儀」。以別解脫律儀而防護,為「以別解脫律儀防護」?!阜雷o」是保持及具備的意思?!缸 篂樾兄怪?。

「正行與行處具足」等意義,當知在圣典中已有敘述。即所謂:「正行與行處具足,先說正行,有不正行與正行(注四四)。什么是不正行?由于身的違犯、語的違犯,身語的違犯,是名不正行(注四五)。亦可說,一切的惡戒為不正行。茲或有人,(為了生活的某種目的)以竹布施、以葉布施,或以花、果、盥洗的粉及齒木等布施,或說諂諛語,或說豆湯語(注四六),或以撫愛(撫愛他人的孩子),或為走使傳訊,或以種種為佛陀所唾棄的不正當?shù)纳钍侄我誀I求其生活,都稱為不正行。什么是正行?身不違犯,語不違犯,身語不違犯,是名正行。亦可說一切的戒律儀為正行,茲或有人,不以竹布施,不以葉、花、果、盥洗之粉及齒木等布施,或不說諂諛語,不說豆湯語,不為走使傳訊,不以種種為佛陀所唾棄的不正當?shù)纳钍侄我誀I求其生活,都稱為正行。

次說行處,亦有行處與非行處。什么是非行處?茲或有人,行于淫女處,或行于寡婦、成年處女、黃門(陰陽男女及宦官)、比庫尼及酒肆之處,或與國王、大臣、外道及外道的弟子等俗人作不適當?shù)慕浑H而住,或與那些對于比庫、比庫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無信仰、無歡喜、不供泉水(如無水之井不能供給所需)、罵詈讒謗、不欲他們得利益、不欲其適意、不欲其有瑜伽安穩(wěn)的俗人相依親近往來者,名非行處。什么是行處,茲或有人,不行于淫女處,不行于酒肆之處,不與國王外道的弟子等俗人作不適當?shù)慕浑H而住,或與那些對于比庫優(yōu)婆夷有信仰、歡喜、能供泉水(可以滿足需求的)、愛袈娑的光輝、喜比庫等出入、欲比庫等得利益欲其有瑜伽安穩(wěn)的俗人相依親近往來者,名為行處。能夠具足、正具足、達、正達、成就、正成就、圓滿這樣的正行和行處,所以稱為「正行與行處具足」。

其次當知正行與行處具足也可這樣說:即不正行有身語二種。

什么是身不正行?茲或有人,在僧眾中,不思尊敬長老比庫,揮開他們沖進去立,沖進去坐,在前面立,在前面坐,在高座坐,用衣纏頭而生,站立說話,揮手說話,諸長老比庫沒有穿履經行,他卻穿履經行,長老在低經行處經行,他在高經行處經行,長老在普通的地上經行。他在經行處經行,或者侵害長老的位置而立,侵占其座位而坐,又拒絕新學比庫于座位之外,在向火的房中不咨詢長老比庫而自添薪火,關閉門戶,在水浴場上亦沖開長老比庫行下去,先下去,沖進去沐浴,先沐浴,沖上來,先上來,進入村落人家,沖進長老比庫而行,在前行。超越長老比庫的前面去行,在家庭主婦和少女們坐在那里的秘密隱藏的內室,他突然闖入,觸摸小孩子的頭,是名身不正行。

什么是語不正行?茲或有人,在僧眾中,不思尊敬長老比庫,不咨詢而自說法,解答問題,誦波羅提木叉戒,站立說話,揮手說話,進入村落人家對婦人或少女們這樣說:某名某姓門下有些什么?有粥嗎?有飯嗎?有硬食嗎(注四七)?我們有什么喝的呢?有什么吃的呢?有什么吞啖的呢?有什么東西送給我們嗎?像這樣的拉雜空談,名為語不正行。

其次當知和上面相反的為正行,如有比庫,尊敬順從長上,具有慚愧、整齊莊嚴的穿著(內衣和外衣)、正當?shù)那斑M、后退、前視、旁視及屈伸其肢體、眼睛下視、威儀具足,掩護六根門頭,飲食知量,常事醒覺,具備正念正知,少欲知足,常勤精進,對于諸等正行完全誠意恭敬尊重而住,是名正行。如是當知先為正行。

其次行處:有近依行處,守護行處,近縛行處(注四八)三種。

什么是近依行處?具足十論事(注四九)之德的善友為近依行處。因為依他可以聞所未聞、已聞的更明白,解決疑惑,矯正意見,安息其心,或者跟他學習可以增信,亦得增長戒、聞、舍、慧,故稱近依行處。

什么是守護行處?茲有比庫,進入村落行于道上,收縮眼界僅見眼前一尋之地,善加防護而行,不見象(兵),不見馬(兵)、車(兵)、步(兵)、婦女、男人,不看上,不看下,不視四方和四維而行,是名守護行處。

什么是近縛行處,便是約束其心于四念住中。世尊說:「諸比庫!什么是比庫行處,什么是你們的世襲傳承,便是四念住」(注五0)。是名近縛行處。

這樣的正行和行處具足圓滿,故說.「正行與行處具足」。

「對于微細的罪過亦見其怖畏」,便是對于無意而犯的眾學法(注五一)及生起不善心等的微細罪過,亦能見其怖畏。

「受持與學習諸學處」,便是對于任何應當學習的學處都正持學習。

這里,「以別解脫律儀防護」,是依于人而決定為說別解脫律儀的。其次「正行與行處具足」等的一切,都是關于如何圓成行道者的戒,當如是為示行道而說的。

2.根律儀戒.(注五二)

繼前文之后又說:「彼人眼見色已」等等,是顯示根律儀戒。

「彼人」,是指堅持別解脫律儀戒的比庫。

「眼見色已」,是由于有見色能力的眼識而見色已的意思。然而古人說:「無心故眼不能見色,無眼故心亦不能見色;當(眼)門與所緣(之境)相接的時候,由于以眼凈色為依止(而起)的心才能見色」。這種說法好象真的為見的原因論,正如有人(說射箭)說「我以弓射」一樣。是故以眼識見色已便是這里的正確意義。

「不取于相」.,便是對于男女相,凈相(可悅相)等而能生起煩惱的一切事相不取著,而止于他真實所見的。

「不取細相」,便是對于能使煩惱顯現(xiàn)而得通名為細相的手、足、微笑、大笑、語、視等種種相不生取著,他僅見其所見的真實部分,猶如住在支提山(注五三)的大帝須長老一樣。

據(jù)說:長老從支提山來阿努羅陀補羅乞食,有一位良家婦女和她的丈夫爭吵了以后,裝飾得像天女一樣美麗,早晨從阿努羅陀補羅城內出來向她的娘家走去,在中途碰見了長老,生顛倒心,向他大笑。當時長老想:「這是什么」?于是向她一看(看見了她的笑口的牙齒)。便對她的牙骨部分作不凈想,證得阿拉漢果。于是他說:

看見了她的齒骨,

隨念于以前所修的不凈之想,

長老就站在那里,

證得了阿拉漢果。

這時,她的丈夫亦從同一路上追尋而來,看見了長老問道:「尊者,你看見什么婦女清凈道論嗎?」長老說:

我不知道是男是女,

向這路上走去,

但見一堆骨聚,

行于這平平的大路。

「因為他的眼根若不防護」,是說因為不以念之窗防護眼根及關閉眼門的人,便為貪等法所侵入所系縛?!副朔雷o而行道」,是說以念窗關閉他的眼根而行道。若能如是行道者,即名「保護眼根,作眼根律儀」。

僅在眼根中,實無任何律儀或不律儀可說,在眼凈色所做亦無有念或妄念生起。當所緣之色現(xiàn)于眼前之時,經過(注五四)有分(識)二次生滅之后,便起了唯作意界的轉向作用,經過一生滅之后,便有眼識的見的作用,自此有異熟意界的領受作用,其次有異熟無因意識界的推度作用,其次有唯作無因意識界的確定作用,經過一生滅之后,便起速行的作用了。這里在有分,轉向(乃至確定)等的任何作用階段都沒有律儀或不律儀可說。但在速行的剎那,如果生起惡戒,或妄念、無智、無忍、懈怠,便為不律儀。如是發(fā)生而說他為眼根不律儀。

何以故,因為那時眼門沒有守護了,則有分與轉向等的路線(注五五)亦無守護。譬如城市的四門若無守護,雖然城內的家門、倉庫、內室等善加守護,但城中的一切財貨實無保障,因諸盜賊可從城門而入市內恣其所欲而作故。同樣的,如果在速行的階段起了惡戒等,則那時成為不律儀,眼門便無守護,于是有分及轉向等的路線亦無守護了。若在速行時生起戒等,則眼門有了守護,于是有分及轉向等的路線也有了守護。譬如城門若能善加守護,雖然城里的家門沒有守護,但市內的一切財貨亦善能保障,因為城門緊閉沒有盜賊可以進去了。同樣的,若在速行的階段生起戒等,則眼門有所守護,于是有分及轉向等的路線也有守護了。故在速行的剎那而生起律儀,名為眼根律儀。

「耳聞聲已」等其義亦爾。

如是當知業(yè)已略說以回避取著色等煩惱隨縛相為特相的根律儀戒。

3活命遍凈戎(注五六)

今于根律儀戒之后而說活命遍凈戒?!笧榛蠲蚨贫ǖ牧N學處」如下:「(一)惡欲者(注五七),為欲所敗者,為活命因及活命原由,實無所得而說得上人法(注五八),犯(第四)波羅夷罪。(二)為活命因及活命原由而作媒介者,犯(第五)僧殘罪。(三)為活命因而如是公開的說:『住在某精舍中的那位比庫是阿拉漢』,犯偷蘭遮罪(舍墮)。(四)為活命因及活命原由,無病比庫,為了自己而用意令作美味而食者,犯(第三十九)單墮罪。(五)為活命因及活命原由,無病比庫尼,為了自己而用意令作美味而食者,犯(第三)悔過罪。(六)為活命因及活命原由,無病,但為了自己而用意令作湯或飯而食者,犯惡作罪」。這便是制定的六學處。

「詭詐」等,在圣典中這樣的解釋:「什么是詭詐?即為利養(yǎng)、恭敬、名譽所執(zhí)著的惡欲者、為欲所敗者,所謂以拒絕資具,或以迂回之說,或以威儀的裝束,做作,矯飾,顰眉,蹙額,詭詐,虛偽,欺詐,是名詭詐。

什么是虛談?即為利莨、恭敬、名譽所執(zhí)著的惡欲者、為欲所取敗者,對于他人無問談、虛談、極虛談、贊虛談、極贊虛極、纏絡語、極纏絡語、舉說、極舉說、隨愛語、諂諛、豆湯語、養(yǎng)育狀,是名虛談。

什么是現(xiàn)相?即為利養(yǎng)、恭敬、名譽所執(zhí)著的惡欲者、為欲所敗者,對于他人示相、示相業(yè)、暗示、暗示業(yè)、迂回談、曲折說,是名現(xiàn)相。

什么是瞋罵示相?即為利養(yǎng)、恭敬、名譽所執(zhí)著的惡欲者、為欲所敗者,對于他人怒罵、侮蔑、呵責、冷語、極冷語、嘲笑、極嘲笑、惡口、極惡口、惡宣傳、陰口,是名瞋罵示相。

什么是以利求利?即為利養(yǎng)、恭敬、名譽所執(zhí)著的惡欲者、及為欲所敗者,將此處所得之物拿到彼處,或將彼處所得之物拿到此處,如是以(甲)物而希求、貪求、遍求、希望、貪望、遍望于(乙)物,是名以利求利」。

當知這些圣典文句亦有如下的意義。先釋關于詭詐的一節(jié):「利養(yǎng)恭敬名舉所執(zhí)著者」,是執(zhí)著希求于利養(yǎng)恭名譽的意思。「惡欲者」,是無道德而欲示其有道德者?!笧橛鶖≌摺?是為欲所擊敗而被征服的意思。此后的拒絕資具、迂回之說、假肅威儀的三種詭詐之事,因為是來自『大義釋』,所以現(xiàn)在來顯示此三事也用所謂拒絕資具等開始而加以說明。

茲有欲以衣服等作布施者,他(比庫)的心里雖然很想那些東西,但因本于他的惡欲而加以拒絕,等到知道了諸居士業(yè)已篤信自己,并具他們屢屢這樣說:「啊!尊者少欲,不欲接受我們的任何東西,如果他能接受一點什么,實為我們的極大功德」,于是用種種方法去表示為了憐憫他們的愿望而接受他拿來的上等的衣服等物。以后便使居士們驚喜,甚至用車輛運東西來供養(yǎng)了。當知是名拒絕資具詭詐事。即如『大義釋』中說:「什么稱為拒絕資具詭詐事?今有居士,邀請比庫,以衣服、飲食、住所、醫(yī)藥作供養(yǎng),然彼惡欲者,為欲所取者,因為欲求更多的衣服......等,所以拒絕接受他們所施的衣服、飲食、住所及醫(yī)藥,而且這樣說:『沙門為什么要用高價衣服?最適合于沙門的是從墳墓、垃圾堆或店前拾集所棄的碎布來僧團梨衣穿。沙門為什么要用上等的飲食?最適合于沙門的是以生乞一團之食來維持其生命。沙門為什么要用上等的住所?最適合于沙門的是在樹下或露地而住。沙門為什么要用高貴的醫(yī)藥?最適合于沙門的是用牛的尿或一片訶梨果作藥品』。于是他便穿粗糙的衣服,吃粗糙的飲食,受用粗糙的住,受用粗糙的醫(yī)藥。使居士們知道了他這樣說:『此沙門為少欲知足者,隱居者,不與眾雜住者,勤精進者,頭陀行者』。如是他們便常常邀請而供以衣服等受用之物。他便這樣說:『具信善男子,三事現(xiàn)前,必生多福,即有信現(xiàn)前,有所施之物現(xiàn)前,有應施之人現(xiàn)前,具信善男子必生多福。你們便是有信者有所施之物在此,又有我是受者。如果我不接受你們的,你們便無福德了。然而我實不需此等東西,但為憐憫你們,只好收受了』。此后則許多衣服、飲食、住所、醫(yī)藥也都收受了。誰是這樣顰眉、蹙額、詭詐、虛偽、欺詐的,便是稱為拒絕資具的詭詐事」。

惡欲者為欲表示自己證得上人法,用種種的說法而令人驚喜,稱為迂回之談的詭詐事。即所謂:「什么稱為迂回之談的詭詐事?今有惡欲者、為欲所敗者,欲求人們恭敬,假依圣人的法語作如是說:『穿這樣衣服的沙門,則為一大有能力者。用這樣的缽、銅碗、水瓶、濾水囊、鑰、帶、履等的沙門為一大有能力者。有這樣的和尚、阿阇梨,同一和尚同一阿阇梨的朋友、知己、同伴的沙門,為一大有能力者。住這樣的和尚、阿阇梨,同一和尚同一阿阇梨的朋友、知己、同伴的沙門,為一大有能力者。住這樣的精舍、半邊屋(僅蓋半邊的)、臺觀(筑于高處而方形的)、大廈(一種長而有上層房室的大廈)、石窟(自然的)、洞穴(人造而有門的)、小屋、重閣、望樓(可瞭望的)、圓屋(多角形的)、長屋(僅有一堂一門的長屋)、集會所、假屋(臨時蓋的房屋或禮堂等)、樹下,則彼沙門實為一大有能力者』?;蛘叽说葹閻核菊?屢屢顰蹙、大事欺詐、饒舌不已,故意說些甚深、秘密、微妙、隱微、出世間、空相應的議論,然后連接他的議論而假以口頭恭敬于人說:『這樣的沙門,實已得住禪定』。像這樣顰眉、蹙額、詭詐、虛偽、欺詐的,便稱為迂回之談的詭詐事。

其次惡欲者為求恭敬,假以威儀令人驚異,便是假肅威儀詭詐事。即所謂:「為什么稱為威儀詭詐事?今有惡欲者,為求恭敬,并以為如此做法可能獲得人們的恭敬,便假肅行、住、坐、臥,好象有深切愿求(圣果)似的行、住、坐、臥,又好象深入三摩地似的行、立、坐、臥,或者故意在人們看見的地方修禪定,像這樣作威儀的園束,做作、矯飾、顰眉、蹙額、詭詐、偽、欺詐,便稱為威儀詭詐事」。

這里的「稱為拒絕資具」,是所謂拒絕資具或者僅以名為拒絕資具的意界?!赣鼗刂f」是用近乎說法的意思?!竿x」即四威儀(行住坐臥)。「裝束」是預先的布置或尊重的布置?!缸鲎鳌故切问降牟贾??!赋C飾」是加以完善布置(裝模作樣)而令人喜樂的狀態(tài)?!革A眉」、為了表示他是高度的精勤而故作顰眉之狀及收縮其嘴臉。常作顰蹙的狀態(tài)為「蹙額」?!冈幵p」為欺騙。詭詐的制造為「虛偽」。作詭詐的狀態(tài)為「欺詐」。

對于「虛談」的解釋:「無問虛談」,例如他看見了俗人來到精舍,便如是先作空談:「你為什么目的到這里來?邀請比庫嗎?如果這樣,你先回去,我將取缽隨后而來」;或作自我介紹說:「我名帝須,國王信仰我,某某等大臣也很信仰我」,像這樣的自說,即為無問虛談?!柑撜劇故潜蝗嗽儐栔蠖f像前面這些話。深恐居士們有惡感,屢屢讓他們有說話機會而作巧妙的虛談為「極虛談」。如說「大富有、大船王、大施主」等抬舉的虛談為「贊虛談」。由各方面來作抬舉的虛談為「極贊虛談」?!咐p絡語」,如說:「優(yōu)婆塞啊!上年此時,你曾作嘗新的布施,現(xiàn)在你為什么不作供施呢?」用這樣的話重重的纏而裹之,直至他這樣的回答:「尊者,我們要供施的,不過未得機會而已?!够蛘咭娙耸帜酶收?便問道:「優(yōu)婆塞啊!這其薦從哪里拿來的?」「尊者,從甘蔗田里拿來的?!埂改歉收崾翘鸬膯?」「尊者,這要嘗了之后才能知道的?!埂溉欢鴧悄惆迅收崴徒o我,這話是不合于比庫說的?!褂眠@樣糾纏的話去裹住所欲推辭的人,名為纏絡語。從各方面重重應用纏絡語為「極纏絡語」。如說:「這家人只知道我,如果他們有所布施之物,只有給我的」,像這樣抬舉的表示為「舉說」。特羅根達迦事亦可在這里解說。從各方面常作抬舉之說為「極舉說」?!鸽S愛語」,為不愿是否契合理或契合于法。只是說些令人喜愛的話?!刚~諛」是卑下的行動,說話時總是把自己放得極低的地位?!付箿Z」,意為像豆湯一樣,譬如煮過的綠豆,有些是不可能煮熟的,其余的則熟了,同樣的,他說的話,有一部分是真的,其余的卻是虛妄的,這樣的人稱豆湯者,的狀態(tài)就像豆湯一樣?!葛B(yǎng)育狀」,意為養(yǎng)育的狀態(tài),他好象家庭的乳母,用腰或背而抱負。其養(yǎng)育的行為是養(yǎng)育業(yè),其養(yǎng)育的狀態(tài)為養(yǎng)育狀。

關于「現(xiàn)相」一節(jié)的解釋:「示相」是用身口的動作而促使別人生起以資具供養(yǎng)之想。譬如看見來人手持飲食,便問道:「你得了些什么可吃的嗎?」以此等暗示的動作希求所需的為「示相業(yè)」?!赴凳尽?是說些與布施資具有關的話?!赴凳緲I(yè)」,好象他看見放犢牛的牧童問道:「這些犢牛是母牛的乳犢,還是吸薄酪的犢?」「尊者,它們還是乳犢啦!」「唔!恐怕不是吧?如果它們是乳犢,則比庫亦可獲得其母牛之乳的」,由于這些暗示的動作促使牧童們歸告其父母而供以牛乳。「迂回談」,是相近之說。這里當舉一位與一人家很親近的比庫故事以示些意。據(jù)說:一位和某人家很親近的比庫,欲求飯食而進入他的家中坐著。主婦看見了他不欲給以飯食而故意地說:「一點米也沒有了啊!」但她裝著要借米的樣子跑到鄰家去了。于是這比庫便入內室去看看,在門角里發(fā)現(xiàn)了一些甘蔗,甕中有砂糖,籃中有一塊咸干魚,缸中有米,瓶中有酷,他見了之后依然跑出來坐于原處。未幾,主婦回來說:「沒有借得米啦!」比庫說:「優(yōu)婆夷,今天我曾見一預兆,知道不能獲得午餐的」?!缸鹫?怎樣的?」「我曾見一條像那門角里的甘蔗一樣的蛇,為了要打它,找了一塊像那甕中的砂糖一樣的石頭,當打它時,那蛇豉脹其頸恰如籃中的咸干魚一樣,張口欲去咬那塊石頭而暴露的牙齒恰如那缸中的米一樣,由于它的憤怒而流出的毒液正如那瓶中的乳酷一?!顾?「實在無法欺瞞這禿頭了!」于是便給他甘蔗、煮飯、燒魚并給以糖及酷等的一切。作此等相近之說而欲有所得的為「迂回談」?!盖壅f」,老是曲曲折折的盤繞而說,直至獲得他所需求的為止。

對于「瞋罵示相」一節(jié)的解釋:「怒罵」即以十種怒罵事而怒罵。「侮蔑」即說輕蔑侮辱的話?!负秦煛篂榕e人的過失而叫他「不信者、不信樂者」等語?!咐湔Z」,如說「不要在這里說這話」等的冷語。從各方面舉出根據(jù)及理由而冷言之為「極冷語」?;蛘呖匆姴皇胁际┑娜苏f「施主呀!」等冷言為「冷語」。若說「大施主呀!」等的極冷之言為「極冷語」?!甘裁词谴巳说纳?他是食種子者」,如是譏笑于人為「嘲笑」?!改阏f此一不肯布施嗎?他時常能送給你一句『沒有』的」,如此極度譏諷人家為「極嘲笑」。公開罵人為吝嗇者式無可贊美者是「惡口」。從各方面而惡口者為「極惡口」?!笎盒麄鳌?他以為『別人將會恐怖我的惡批評而布施我的』,于是從家至家,從村至村,從地方至地方的從事惡宣傳?!戈幙凇?意為當面給以甜言蜜語,背后則惡意詆毀,猶如不見其面時,便吃他的背肉,故名陰口。此等名為「瞋罵示相」,因為他刮去別人的善德,像用一竹片刮去身上所涂的膏藥一樣,或如搗碎各種香料而求取香味,他以搗碎他人的善德而求取種益,故名瞋罵示相。

對于「以利求利」一節(jié)的解釋:「求」是追尋之意?!笍拇颂幩弥铩?意為從此戶人家所得的東西?!副颂帯?指那戶人家而言?!赶G蟆篂橛??!肛澢蟆篂樽非?。「遍求」為再追來。這里當提及某一比庫的故事:他從最初的人家獲得所施的食物,分送給這里那里的人家的孩子們,終于獲得了乳粥而去。希望,即希求等的同義語,如是則希求為「希望」,貪求為「貪望」,遍求為「遍望」。

這便是詭詐等的意義。

現(xiàn)在來說「等惡法」:這里的「等」字,即「或有沙門、婆羅門、彼等食信施食,依然用下賤的伎倆而生活于不正的生活中,如相手、占卜預兆、談天地變易、占夢、看相、占鼠咬破布、火供、匙的獻供」等,如『梵網經』中所包攝的種種惡法。

如是由于違犯為活命之因而制定的六學處(的生活)及以詭詐、虛談、現(xiàn)相、瞋罵示相、以利求利等諸惡法所維持的生活為邪命,若能離此諸種邪命,即名活命遍凈戒。

再來解釋(活命遍凈的)語義:依此來生活為「活命」。那是什么?即努力尋求于資具?!副閮簟篂楸檫_于凈性。遍凈的生活為「活命遍凈」。

4.資具依止戒

此后(如理決擇,受用衣服,僅為防護寒熱,防護虻、蚊、風、炎、爬行類之觸,僅為遮蔽羞部。如理決擇,受用團食,不為嬉戲,不為驕慢,不為裝飾,不為莊嚴,僅為此身住續(xù)維持,為上害,為助梵行,如是思維:「我乃以此令滅舊受(之苦),不起新受(之苦);我將存命、無過、安住」。如理決擇,受用床座,僅為防護寒熱,防護虻、蚊、風、炎、爬行類之觸,僅為避免季候之危,而好獨坐(禪思)之樂。如理決擇,受用醫(yī)藥資具,僅為防護生病惱受,而至究竟無苦而已。是說資具依止戒。

(一、衣服)「如理決擇」,是知道以方便之道去決擇、善知觀察之意。這里所提示的「為防寒冷」等的觀察,便是如理決擇?!敢路故翘醿纫碌鹊娜魏我环N?!竷H」是表示區(qū)限目的之辭,修行者使用衣服的目的,僅限于防護寒冷等,別無他意?!负故怯勺陨韮冉绲臄_亂(內四大不調)或由外界氣候變化所起的任何一種寒冷?!阜雷o」即防止,意為除去寒冷使身體不生疾病;因為寒冷侵害其身,則內心散亂,不能如理精勤,故世尊聽許使用衣服以防護寒冷。這種說法亦可通用下面各句(此后只說明其不同之處)?!笩帷篂榛馃?如森林著火等所生的熱。「虻蚊風炎爬行類之觸」。這里的「虻」是嚙蠅?!肝谩辜次米印!革L」是有塵及無塵等類的風。「炎」是陽光的炎熱?!概佬蓄悺辜瓷叩荣橘攵械拈L蟲?!赣|」有嚙觸及接觸二種。若披衣而坐者則不受此等之害,在這種情形下,故為防護彼等而受用衣服。

其次更提「僅」字,是再決定區(qū)限使用衣服的目的,遮蔽羞部是使用衣服的決定目的,其它的目的是有時間性的。「羞部」是他們(男女)的隱秘之處,因為暴露此等部分,則擾亂及破壞于羞恥,以其能亂羞恥,故名羞部。其羞部的遮蔽為遮蔽羞部,有地上亦作遮蔽于羞部。

(二、食物)「團食」即指各種食物。由于彼比庫的行乞而一團一團的落在缽內的各種食物為團食,或一團團的降落故為團食,即指從各處所受的施食?!覆粸殒覒颉?不像鄉(xiāng)村的孩子那樣專為嬉戲游玩?!覆粸檠b飾」,不像宮女、妓女等為的需要裝飾,需要其肢體的豐滿艷麗,「不為莊嚴」,不像優(yōu)人舞女那樣為著皮膚的色澤光潤美麗。進一層說,「不為嬉戲」,是舍斷癡的近因?!覆粸轵溌?是舍斷瞋的近因?!覆粸檠b飾,不為莊嚴」,是舍斷貪欲的近因。又「不為嬉戲,不為驕慢」,是阻止生起自己的結纏。「不為裝飾,不為莊嚴」,是阻止他人的結纏生起。這四句亦可說為棄舍沉溺于欲樂及不如理的行道。

更提「僅」字之意已如前說?!复松怼?即此四大種(地水火風)所成的色身?!缸±m(xù)」,是使其繼續(xù)存在之意。「維持」是不斷的活動或長時存續(xù)之意。因彼(比庫)受用食物以住續(xù)及持其身體,猶如老屋之主(以支柱)支持其屋,或如車主涂油于車軸一樣,并非為嬉戲,為驕慢,為裝飾,為莊嚴的。且住續(xù)與命根同義,所以為此身住續(xù)維持,亦可以說為使此身的命根繼續(xù)存在?!笧橹购Α?這里的「害」是為饑餓所惱害。比庫受用食物以除饑餓,猶如敷藥于瘡傷之處和對治寒暑等一樣?!笧橹笮小?是為助益全佛教的梵行及道的梵行。于是行道者之受用食物,是為借助體力而勤修于三學(戒定慧),以渡有的沙漠,或者為了勤修梵行而受用食物,猶如為渡沙漠(絕糧)的人而食其子之肉,如渡河者以筏,渡海者用船一樣。

「我乃以此令滅舊受,不起新受」,是說他這樣想:「我現(xiàn)在受用這種食物,為令除滅舊受的饑餓之苦,并不由于無限的食下去而生起新的苦受,不像食之過多而借助他人之手拉他起立,食之鼓腹以致不能穿衣,食之過多而跌臥在那里,食之充滿至頸能為烏鴉啄取,食至嘔吐而猶食的任何一種婆羅門那樣,我實如病者用藥一樣?!够蛘攥F(xiàn)在因不適當及無限量的飲食所生起的苦痛是由于宿業(yè)之緣,故常「舊受」;我今以適當及適量之食,滅彼舊受之緣,而除舊受之苦。由于現(xiàn)在作不適當受用所積聚的業(yè),將產生未來的新受之苦,故名「新受」;我今以適當?shù)氖苡?則新受的根本不再生起,而新受的苦痛也不生了。當知這也是這里的意思。以上一句是顯示采取適當?shù)氖苡?舍斷沉溺于苦行,不離于法樂。

「我將存命」,是他在受用食物之時作如是想:以有益適量的受用,則無斷絕命根及破壞威儀的危險,所以我的身體將依食物而生存,猶如長病之人而受用醫(yī)藥一樣。

「無過,安住」,由于避去不適當?shù)谋榍箢I取及食用故「無過」;由于適量的食用故「安住」?;驘o無因不適當及無的食緣而發(fā)生的不愉快、欲睡、呵欠伸腰、為識者所呵責等的過失為「無過」;由于適當適量的食緣而增長其身力為「安住」?;蛘弑苊怆S其意欲而食之滿腹,或棄橫臥之樂、輾轉側臥之樂、睡眠之樂等為「無過」;由于少食四五口(不過飽),使四威儀相應而行道為「安住」。故我受用食物。正如這樣說:

少食四五口,汝即當飲水,

勤修習比庫,實足以安住。

這(存命、無過、安住三句)是說明中道為(食的)根本目的。

(三、床座)「床座」,即臥所與坐處。無論在精舍或半邊檐的蓋屋中所臥的地方為臥所;無論什么座席為坐處。把它們合成一起而說為床座。「為避季候之危,而好獨坐(禪思)之樂」,以氣候而有危險故為季候之危,為除去氣候的危險及好獨仕(禪思)的快樂,當以受用床座而得消除能使身體害病心地散亂的不適當?shù)臍夂?故說為除季候之危及好獨坐(禪思)之樂。雖然為避季候之危,即指除去寒冷而言,但前面衣服的受用,是以遮蔽羞部為主要自的,為防寒暑等僅為某些時間而已,可是受用床座是以避免季候的危險為主要目的。季候之意已如前說。危險有顯明和隱匿的二種:獅子猛虎等為顯明的危險,貪瞋等為隱匿的危險。若無守護(如住樹下等而有顯危)及見不適當?shù)纳?有隱險),則未免危害,而彼比庫既知如是觀察而受用床座,此乃如理決擇......為避季候之危而受用。

(四、醫(yī)蕠)「醫(yī)藥」(病者的資具藥品),這里的資具是治病之義,亦即與適合同義。由醫(yī)生的工作所配合的為藥。病人的資具即藥,故病者的資具藥,即指醫(yī)生所配合的任何適用于病人的油蜜砂糖等而言。其次品字,在「以七種城巿的戒備而善防護」等的意義中,則作防備說。又在

「此車有戒的莊嚴,有定的軸勤的輪」等的意義中,則作莊嚴說。又在「出家者當集此等生活的資具」等的意義中,則作必需品說。在本文中,當取必需品和防備之義。以病者所需的藥為防備生命,因為是保護其生命不給以生病滅亡的機會之故。同時以必需品得能長期生活,故說為防備。如是以病者所需的藥和防備品,說為病者的資具藥品。病者的資具藥品(醫(yī)藥)即指醫(yī)生為病者所配合的任何適用的油蜜砂糖等而防備其生命者。

「生」為生長或發(fā)生之意。「病惱」,惱是四界的變動(四大不調),因為從界的變化而生起疥癩發(fā)腫膿皰等,故稱病惱?!甘堋故强嗍?即不善異熟受,而為病惱受?!钢辆烤篃o苦」,即至究竟不苦,是為直至斷除一切病苦(而受用醫(yī)藥)之意。

如是簡要的如理決擇受用資具的特相,即為資具依止戒。其(資具依止的)語義如次:因為人類的來去活動是依賴于受用衣服等,故名資具。依止于資具,故稱資具依止。

(雜論四遍凈戒)

(一、別解脫律儀戒的成就)如是在四種戒中的別解脫律儀,須依于信而成就。由信而成,因為制定學處是超越于聲聞之權限的,如佛曾拒絕其弟子(關于制戒)的請求,可為這里的例證。所以全部佛制的學處必須由信而受持,甚至不愿其生命而善成就之。即所謂:

如雞雞鳥護卵,牦牛愛尾,

如人愛子,保護他的獨眼。

非常的謹慎與尊重,

護戒也是這樣的。

他處又說:「大王啊!我為聲聞制定的學處,我的聲聞弟子們縱有生命之危亦不犯」。在這里,當知在森林中為盜賊所捆的故事:據(jù)說在(雪山邊的)摩訶跋多尼林林中,有一長老為盜賊用黑藤縛住,放倒地上,那長老便倒在那里七天,增長他的毗缽舍那(觀),得證阿那含果,并在那里命終,得生梵天。

另一位在銅鍱洲的長老,為盜賊用蔓草縛住,放倒地上,恰遇林火燒來,未斷蔓草時,便起毗缽舍那,得證等首阿拉漢果而入涅槃。后來長部誦者無畏長老和五百比庫來到這里看見了,才把他的身體荼毗(火葬)了,并建塔廟供養(yǎng)。所以另一位具信的善男子說:

寧失身命,要使別解脫清凈,

不破世界主所制的戒律儀。

(二、根律戒的成就)正如別解脫律儀的依于信,而根律儀則依于念而成就。依念而作,因為由于念的堅定,則諸根不為貪欲等所侵襲。故說:「諸比庫!寧為燃燒熱烈輝焰的鐵棒而觸其眼根,亦不于眼所識的諸色而執(zhí)取其(男女凈等的)細相」,這是說善須憶念燃燒的教理,而善成就其根儀戒,以不妄念去制止依于眼門等所起的(速行)識對于色等境界而執(zhí)取于(男女等凈)相,為貪欲所侵襲。然而(根律儀戒)若不如是成就,則別解脫律儀戒亦不能長時存在,猶如沒有留意筑以柵圍的殼田(將為畜等所侵害)一樣。又如敞開大門的村落,隨時可為盜賊所襲,若無根律儀戒,則亦隨時可為煩惱賊所害。亦如不善蓋的屋為雨漏所侵,而他的心則為貪欲所侵入。所以這樣說:

對于色聲味香觸,

當護你的一切根。

若對色等門開而不護,

譬如盜劫村落而為害。

譬如惡蓋屋,必為雨漏侵,

如是不修心,將為貪欲侵。

假使根律儀戒成就,則別解脫律儀戒亦能長時受持,猶如善筑柵圍的谷田一樣。又如善護大門的村落,則不為盜賊所劫,而他亦不為煩惱賊所害。亦如善蓋的屋,不為雨漏所侵,而他的心則不為貪欲所侵入。所以這樣說:

對于色聲味香觸,

當護你的一切根。

若對色等門閉而善護,

譬如盜賊無害于村落。

譬如善蓋屋,不為雨漏侵,

如是善修心,不為貪欲侵。

這是最殊勝的教法。心是這迅速的奔馳,所以必須以不凈作意而斷己起的貪欲,使根律儀成就。猶如新出家的婆耆舍長老一樣。據(jù)說新出家的婆耆舍長老,正在行乞之際,看了一位婦人,生起貪欲之心。于是他對阿難長老說:

我為貪欲燃燒了,

我的心整個地燒起來了。

茍答馬啊,哀愍我吧!

為說良善的消滅法。阿難長老答道:

你的心燒,因為想的顛倒,

應該舍棄和貪欲相關的凈相,

當于不凈善定一境而修心,

見諸行的無??酂o我,

消滅你的大貪欲,

切莫再再的燃燒了!

(婆耆舍)長老即除去貪欲而行乞。其次比庫應當完成其根律儀戒,猶如住在喬羅達格大窟的心護長老及住在拘羅格大寺的大友長老。

據(jù)說:在喬羅達格大窟中有七佛出家的繪畫,非常精美。一次,有很多比庫參觀此窟,見了繪畫說:「尊者,這畫很精美」。長老說:「諸師!我住此窟已六十多年,尚不知有此畫,今天由諸具眼者所說,才得知道?!惯@是說長老雖在這里住這么久,但從未開眼睛而望窟上。據(jù)說在大窟的入口處,有一株大龍樹,他亦不向未曾仰首上望,但每年見其花瓣落于地上,而藉知其開花而已。當時國王慕長老之德,曾三度遣使請他入宮受供養(yǎng),但都遭拒絕了。于是國王便令王城內乳哺小兒的小婦們的乳房都捆縛起來,加以蓋印封鎖。他說:「直待長老做此,一切乳兒才得吸乳?!归L老因憐憫兒,遂來大村。國王聞此消息,便對其臣子說:「去請長老入宮,我要從他受三皈五戒?!归L老入宮,國王禮拜和供養(yǎng)之后說:「尊者!今天很忙,沒有機會,我將于明天受戒」,并取長老的缽,和王后共同略送一程,然后拜別。但當國王或王后禮拜時,他同樣的說:「祝大王幸福!」這樣過了七天,其它的比庫問長老道:「尊者,你在國王禮拜時說,祝大王幸福,為什么王后禮拜時也說同樣的句子?」長老答道:「我并沒有分別誰是國王,誰是王后。」過了七天,國王想道:「何必使長老住在這里受苦呢?」便讓他回去。長老回到喬羅達格大窟后,夜間在經行處經行,那住在大龍樹的天神執(zhí)一火炬站于一邊,使他的業(yè)處(定境)極凈而明顯。長老心生喜悅,想道:「怎么我的業(yè)處今天這樣異常的明顯?」過了中夜之后,全山震動,便證阿拉漢果。是故欲求利益的其它善子亦當如是:

勿奔放其眼目,

如森林的狝猴,

如彷徨的野鹿,

如驚駭?shù)挠變骸?/p>

放下你的兩眼,

但見一尋之地,

勿作像森林的猿猴,

那樣不定的心的奴隸。

大友長老的母親,一次身上發(fā)生毒腫,便對她的女兒出家的比庫尼說:「你去將我的病狀告訴你的哥哥,要他拿些藥來?!顾赐嫫湫帧iL老對她說:「我實不知如何采集藥根,也不知道如何制藥;然而我將告訴你一種藥:便是我從出家以來,從未以貪心看異性之色而破壞我的諸根律儀。你將我的實語告訴母親,并祝她迅速病愈。你現(xiàn)在去對母親優(yōu)婆夷這樣說,同時按摩她的身體?!顾厝フ諛拥恼f了此意。便在那一剎那間,優(yōu)婆夷的毒腫如泡沫一樣地消失了,她的心中無限喜悅,流露這樣的話:「如果正等覺者在世的話,必定會用他的網紋之手觸摩像我的兒子這樣的比庫的頭頂?!故枪?

今于圣教出家的善男子,

當如大友長老的住于根律儀。

(三、活命遍凈戒的成就)如根律儀的依于念,而活命遍凈戒當依精進而成就。依精進而成,因為善于勵力精進者,能舍邪命故。所以精進于行乞等的正求,得以斷除王適合的邪求,受用于遍凈的資具,得做違避不遍凈,如避毒蛇一樣,這樣便得成就活命遍凈戒。

沒有受持頭陀支的人,從僧團與僧集或從俗人由于信樂他的說法等的德而得來的資具,則稱為遍凈的。由于行乞等而得來的為極清凈。若受持頭陀支的人由行乞及由于(俗人)信樂他的常行頭陀之德或隨順于頭陀支的定法而得來的資具,則稱為遍凈的。若為治病,獲得了腐爛的訶黎勒果及四種甘藥(酥、蜜、油、砂糖),但他這樣想:「讓其它同梵行者受用這四種甘藥」,他于是僅食訶黎勒果片,這樣的人,是適合于受持頭陀支的。他實名為最上雅利安種族的比庫。其次關于衣服等資具,對于遍凈活命者,若用示相暗示及迂回之說而求衣食,是不適合的,然而不持頭陀行者,若為住處而用示相暗示及迂回之說,是適合的。

為住處而示相,例如他在準備一塊土地,在家人見而問道:「尊者!做什么?誰使你這樣做?」答道:「誰也沒有呀!」像這樣的其它形式,名為示相業(yè)。暗示,如問優(yōu)婆塞道:「你住在什么地方?」「尊者,高閣拉?!埂竷?yōu)婆塞,比庫不能住高閣嗎?」像這樣的話,為暗示業(yè)。若說:「這里比庫的住處實在太狹小了」,像此等的話為迂回之說。

對于醫(yī)藥方面,一切示相等也是適合的。然而取得的藥品,治病痊愈之后,是否仍可服用?據(jù)律師說,這是如來許可的,故可以用。經師說:雖不犯罪,但擾亂活命,故斷言不可以用。雖為世尊所允許,但他也不作示相暗示迂回之說等的表示。由于少欲之德等,縱有生命之危,亦僅受用得自示相等以外的資具,這種人稱為最嚴肅的生活者,如舍利弗長老。

據(jù)說:一次舍利弗和大目犍連長老同住一個森林中,修遠離行。有一天,他忽然腹痛,非常劇烈。晚上大目犍連長老來訪,見尊者臥病,探得病源之后,問道:「道友!你以前是怎樣治愈的?」答道:「我在家時,母親用酥蜜砂糖等混合純粹的乳粥給我吃了便好?!埂傅烙?如果你或我有福的話,明天可能獲得此粥的?!勾藭r一位寄居于經行處末端的樹上的天神,聽到了他們的談話,想道:「明天我將使尊者獲得此粥?!顾纯膛艿介L老的檀越家里,進入他的長子身內,使其病痛,對那些集合的家人說著治療的方法(附于長子身內的天神而托他的口說的):「如果明天你們準備某種乳粥供養(yǎng)長老,我將離去你的長子之身?!顾麄冋f:「縱使你不說,我們也是常常供養(yǎng)長老的?!沟诙?他們已準備好粥,大目犍連長老早晨去對舍利弗長說:「道友!你在這里等著,直至我去乞食回來。」當他進入村落時,那家人看到了,即刻向前接過長老的缽,盛滿如前所說的乳粥供養(yǎng)他。長老即表示要走了。可是他們要求長老在那里吃了,然后再裝滿一缽給他帶回去供養(yǎng)舍斗弗長老。他回來后,把粥授給舍利弗說:「道友!請吃粥吧?!归L老看了說:「很如意的粥,但不知你怎樣獲得的?」經他思惟之后而知此粥的來由說:「道友目犍連,拿去吧,我不應受用此粥?!鼓筷B長老并沒有想「他竟不吃像我這樣的人替他拿來的粥」,聽了他的話,即刻拿著缽到邊緣把粥倒在一。當粥倒在地上時,長老的病也好了。以后四十五年間,亦未再生此病。于是他對目犍連:「道友!縱使把我的臟腑痛出肚了來在地上跳動,也不應該吃那種由于我的語言所表示而得來的粥?!共⑾舱f此頌:

我若吃了由我的語言表示所得的蜜粥,

便是污蔑了我的活命戒,

縱使我的臟腑迸出于肚外,

寧舍身命也不破活命戒。

除邪求,我的心多么自在,

我決不作為佛呵棄的邪求。

食芒果(庵羅果)的雞跋羅準跋住者大帝須長老的故事,亦可在這里說,總而言之:

由信出家的聰慧的行者,

莫起邪求之心保持活命的清凈。

(四、資具依止戒的成就)如活命遍凈戒由精進而作就,資具依止戒當依智能而成就。因為有慧者能見資具的過失與功德,故說由慧成就。是故舍離資具的貪求,依正當?shù)姆椒ǘ@得的資具,唯有以慧如法觀察而受用,方得成就此戒。

這里有獲得資具時及受用時的兩種觀察,當收受衣服等的時候,依界(差別想)或依厭(想)的觀察,然后用之則無過。在受用時亦然。于受用中合論有四種用法:即盜受用,借受用,嗣受用及主受用。

(1)若破戒之人居然于僧眾中坐而受用者,名為「盜受用」。

(2)具戒者若不觀察而受用,則名「借受用」。是故每次受用衣服時須作觀察,每食一口飯時亦得觀察。如在受用時未及觀察,則于食前(午前)、食后(午后)、初夜、中夜、后夜當作之。如至黎明尚無觀察,便犯于借受用。在每次受用床座時亦當觀察。在受用醫(yī)藥時,則具足念緣即可??v使于領取時業(yè)已作念,若于受用時不作念,亦屬于違犯。然于領取時雖未作念,若于受用時作念則不犯。

有四種清凈法:即說示凈、律儀凈、遍求凈及觀察凈。此中:說示凈為別解脫儀戒作,因為由(佛的)說示而清凈,故名說示凈。律儀凈為根律儀戒,因為由于「我不再如是作」的決心而律儀清凈,故名律儀凈。遍求凈為活命遍凈戒,彼以正當?shù)姆椒ǘ@得資具,能舍于邪求而遍求清凈,故名遍求凈。觀察凈為資具依止戒,因為以前述之法觀察而得清凈,故名觀察凈。如果他們在收受時未作念,而在應用時作念,亦為不犯。

(3)七有學的資具受用,為「嗣受用」。因為他們是世尊的兒子,所以是父親所屬的資具的嗣受者而用其資具。然而他們畢竟是受用世尊的資具,還是受用在砟信眾的資具呢?雖為信施之物,但由世尊所聽許,所以是世尊的所有物。故知為受世尊的資具。這里可以『法嗣經』為例證。

(4)漏盡者的受用為「主受用」,因為他們業(yè)已超越愛的奴役成為主而受用。

在此等受用中,主受用與嗣受用則適宜一切(凡圣)。借受用則不適合。盜受用更不必說了。然而具戒者的觀察受用,因對治借受用故成為非借受用,屬于嗣受用。以具戒者具備諸戒學,故得名為有學者。在這些受用中以主受用為最上。是故希求于主受用的比庫,當依上述的觀察方法而觀察受用,以成就于資具依止戒。如是作者為作其所應作者。故如是說:

勝慧聲聞已聞善逝所說法,

對于團食精舍與床座,

除去僧團黎衣的塵垢的水,

必須深深的觀察而受用。

是故對于團食精舍與床座,

除去僧團黎衣的塵垢的水,

比庫切勿染著此等法,

猶如露珠不著于荷葉。

由他之助而得布施的時候,

對于硬食軟食及諸味,

應常觀察而知量,

猶如涂藥治瘡傷。

如渡沙漠食子肉,

亦如注油于車軸,

但為維持于生命,

如是取食莫染著。

是成就資具依止戒的(僧護長老的)外甥僧護沙馬內拉的故事,亦當在這里敘述,他以正當?shù)挠^察而受用是這樣的:

我食沙利冷米粥,和尚對我說:

「沙馬內拉,勿無制限燒你的舌頭!」

我聞和尚之語心寒栗,

即即于座上證得阿拉漢。

我的思惟圓滿猶如十五的夜月,

諸漏已盡,自此更無后有了。

是故那些欲求苦的滅盡者,

亦應如理觀察受用一切的資具。

這是別解脫律儀戒等四種。

上面為雜論四遍凈戒。

(五)(五法)于五種分中:

(1.制限遍凈、無制限遍凈、圓滿遍凈、無執(zhí)取遍凈、安息遍凈)第一須知未具足戒等五種義;即如『無礙解道』中說:「(1)什么是制限遍凈戒?未具足者受持有制限的學處,為制限遍凈戒。

(2)什么是無制限遍深戒?已具足者受持無制限的學處,為無制限遍凈戒。

(3)什么是圓滿遍凈戒?與善法相應的善良凡夫,有學以前的(三學)圓具者,不愿身命及舍身命而受持學處者(的受持學處),為圓滿遍凈戒。

(4)什無執(zhí)取遍凈戒?七有學(的學處),為無執(zhí)取遍凈戒。

(5)什么是安息遍凈戒?如來的聲聞弟子漏盡者,緣覺、如來、阿拉漢、等正覺者的學處,為安息遍凈戒?!?/p>

(1)此中,未具足戒,因在數(shù)目上有限制,故為「制限遍凈戒?!?/p>

(2)已具足者的戒:

九千俱胝又一百八十俱胝,

于百萬又三萬六千。

正覺者說此等的防護戒,

于律藏中依然是以略門顯示戒學的。依此數(shù)目,雖仍有限制,但以無限而受持,亦不為利養(yǎng)名譽屬肢體生命的條件所限制,所以說「無制限遍深戒」。猶如食芒果竹雞跋羅準跋住者大帝須長老的戒。那長老說:

因愛肢體舍于財,

為護生命舍于肢;

依法而作思惟者,

當舍一切財命。這位善人如是隨念不舍,甚至有生命之危的時候亦不犯學處,依這種無制限的遍凈戒,他在優(yōu)婆塞的背上,便得阿拉漢果。所謂:

「不是你的父母與親友,

因你具戒故他這樣做」,

我生寒栗而作如理的正觀,

便在他的背上證阿拉漢。

(3)善人之戒,自從圓具以后,即如善凈的明珠及善加鍛煉的黃金一樣而極清凈,連一心的塵垢也沒有生起,實為得證阿拉漢的近因,故名「圓滿遍凈戒」,猶如大僧護長老和他的外甥僧護長老的戒一樣。

據(jù)說:大僧護長老,年逾六十(法臘),臥于臨死的床上,比庫眾問他證得出世間法沒有?他說:「我沒有證得出世間法?!褂谑撬囊晃簧倌瓯葞焓陶哒f:「尊者!四方十二由旬之內的人,為了你的涅槃:都來集合于此,如果你也和普通的凡夫一樣命終,則未免要使信眾失悔的?!埂傅烙?我因欲于未來得見彌勒世尊,所以未作毗缽舍那(觀),然而眾望如是,請助我坐起,給我以作觀的機會。」長老坐定之后,侍者便出房去。當在他剛出來的剎那,長老便證阿拉漢果,并以彈指通知他。僧眾即集合而對他說:「尊者!在此臨終之時得證出世間法,實為難作已作?!埂钢T道友!這不算難作之事,我將告訴你真實難作的:我自出家以來,未曾作無念無智之業(yè)」。

他的外甥(僧護),在五十歲(法臘)時候,亦曾以類似之事而證阿拉漢果。

若人既少聞,諸戒不正持,

更新于:8個月前

評論

麻豆91精品96久久久| 美女裸胸屁股视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男人天堂av在线免费看| 精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校花内射国产麻豆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 伊人成人精品在线|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久久久精品国产乱码内射|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少妇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在线看| 大狼狗插阴道视频| 无码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av伦理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神马我不卡手机在线观看| 春宵福利导航91| 亚洲综合区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特黄大片在线看| 男人添女人下面免費视頻| 中国熟女色av夜夜嗨| 91污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十八禁福利亚洲一区二区|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性一区二区三区五区| 白虎嫩穴抠逼高潮|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 欲色福利网免费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 大屌把女生逼逼操肿国产| 欧美精品性做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美女骚逼被操出白浆| 中文字幕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 | 大鸡巴干浪穴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