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心乃墮落因,發(fā)生在世間當即邏輯的奇事
漢地有位道秀法師,年少出家,精進于佛學知識,座下學徒云集。當時,有位同修道友名慧懿,比他小幾歲,但悟性過人,戒律清凈,因辯才無礙而名震當?shù)?,深得眾人景仰。見慧懿的名聲、地位日益轉高,道秀心懷嫉妒,遂起惡心欲以暴力加害。一日道秀與弟子出城,在一棵樹下休息,突然旋風四起,頃刻間,其雙足合而為一變成蛇尾,向上至胸、頸、頭,最后整個身體變?yōu)殚L達二三丈許的蟒蛇。須臾間,草叢中出現(xiàn)數(shù)百條小蛇,競相前來迎接,簇擁著它遠去……。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梢姰a(chǎn)生惡念的果報不可思議,不僅即生中馬上變?yōu)榕陨?,來世的果報肯定更為悲慘。
包括我們自己在內,以前在讀書時,有時候的行為,現(xiàn)在想起來也特別不好意思。那時自己的嗔恨心、嫉妒心比較重,尤其看到別人學得好,就很想害他打他,不僅僅是想,實際行動中也做過很多壞事。但后來依靠上師的加持,接受了一些大乘佛法的教育,雖然這種習氣對凡夫來講不一定能從根本上斷除,但自己的嫉妒、嗔恨等煩惱心態(tài),應該說有所轉變。
其實,如果沒有嫉妒心,沒有嗔恨心,由衷地隨喜他人功德,對今生根本沒有任何損害,自己也可以享受這種快樂。我們是發(fā)了菩提心的人,眾生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別人怎么樣對我都無所謂,反正我已供養(yǎng)給眾生了,他們怎么做都理所當然。若沒有這種正知正念,可能會經(jīng)常處于痛苦與憂愁中。
反過來說,假如對他人的功德生起嗔心嫉妒,依此過患所致,即生中會極度苦惱、痛苦萬分,來世更是苦不堪言。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修行境界比較好的人,氣色各方面都不錯,跟任何人交往都非常開心。而相續(xù)中有嗔嫉煩惱的人,由于無法調伏自心,在什么環(huán)境中都悶悶不樂,甚至會因嗔恨誹謗他人,不知不覺中造下惡業(yè),來世也因這些惡業(yè)成熟而感受巨大痛苦。
漢地有教言說:“他家富貴因緣定,嫉什么?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對于別人的福德,我們沒必要生嫉妒之心,以前上師也講過:“兩個人若具有一些相同的功德,一人對另一人生嫉妒心、嗔恨心,不但對自己沒有利益,反而是墮入惡趣之因?!?/p>
因此,我們處理人際關系時,應盡量發(fā)起一些善心,不要產(chǎn)生嗔恨和嫉妒,尤其這里主要講了嫉妒心?,F(xiàn)在有些人的嫉妒心非常復雜,凡是自己看不上的人,就可以給他挑出各種毛病。因為他們所看到的,完全是以嫉妒心而導致眼睛不清凈。這樣的嫉妒心,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對治,那是非??膳碌摹S辛思刀市牡脑?,就不會看到別人的功德;有了傲慢心的話,自己的相續(xù)不會產(chǎn)生功德。這也是古大德的一種教言。所以在修行過程中,我們恒時要觀察自己,看自己能不能隨喜別人的功德,如果實在沒有辦法,也最好不要去毀謗,不要去摧毀別人的功德。
轉載:《格言寶藏論釋》—“高僧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