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結(jié)集之七葉窟
第一次結(jié)集之七葉窟
我們從舊王舍城北門出發(fā),去往七葉窟。根據(jù)玄奘大師的記載,從竹林精舍往西南走五六里,在鞞婆羅山北邊的竹林里有一座大石室。這里就是佛陀涅槃后摩訶迦葉尊者與九百九十九位大阿羅漢一起結(jié)集三藏的地方。
在蜿蜒崎嶇的山路上,有一座耆那教的寺院。幾乎在全印度,只要有佛教寺院或是佛教昌盛的地方,必然有耆那教的寺院,如影隨形,緊臨左右。
過了耆那教寺院,沿山脊向前走,拐過幾個彎,不遠處便可見到七葉窟遺跡,但昔日石室已不見蹤影。《法顯傳》曾記載:山北陰中有一石室,名車帝。佛泥洹后五百阿羅漢結(jié)集經(jīng)處。出經(jīng)時,鋪三空座,莊嚴挍飾;舍利弗在左,目犍連在右。五百數(shù)中少一阿羅漢,大迦葉為上座,時阿難在門外不得入。其中車帝之名有兩個來源:第一,《摩訶僧祇律》卷33作剎帝力窟,當?shù)厝说姆Q謂亦作K?atriya,故法顯法師采用了音譯。第二,在當?shù)赜幸环N十多米高的七葉樹叫車帝,石室前有此樹,故名車帝,又名七葉窟。
七葉窟結(jié)集是佛教史上第一次結(jié)集。佛陀涅槃后,很多大阿羅漢紛紛跟隨進入涅槃。這時迦葉尊者登上蘇迷盧山,敲響大犍椎,大聲說道:現(xiàn)在王舍城將舉行法事,諸位證果的人趕快集合!迦葉尊者的聲音傳遍了三千大千世界,獲得神通的人們紛紛趕來。迦葉尊者告訴所有的人:如來涅槃后世界空虛,我們應(yīng)該編纂佛典以報答佛恩。凡是具有三明,得六神通,學習掌握了佛的教導,義理圓融,言辭通達的人,可以參加編纂,其余的人各自請回。最后留下了九百九十九人。
當時阿難尊者也來了,他作為佛陀的侍者,幾乎把佛陀的言教都記了下來,但是迦葉尊者以他還沒有斷除煩惱為由要求他離開。阿難只好來到七葉窟外一處僻靜的地方,想在最后的時間內(nèi)證得圣果,但一無所獲。他疲倦極了,就在要趴下睡著時,突然證得了阿羅漢果。于是他立即趕回七葉窟,用神通從鑰匙孔進入了結(jié)集現(xiàn)場。
這一次結(jié)集在迦葉尊者主持下進行。阿難集素怛纜藏,優(yōu)波離集毗奈耶藏,大迦葉集阿毗達磨藏,即經(jīng)、律、論三藏。結(jié)集進行了三個月,因為迦葉尊者是僧團中的上座,所以后來稱這一千比丘為上座部比丘。
從阿難證果的地方往西走二十多里有座阿育王建造的佛塔,是另一結(jié)集處。當時一千大阿羅漢外的凡、圣比丘們,就在這里進行結(jié)集了《素怛纜藏》、《毗奈耶藏》、《阿毗達磨藏》、《雜藏》和《禁呫藏》五藏。這些僧人后來被稱為大眾部[1]比丘。
迦葉尊者是佛陀僧團的首座。他出生在摩揭陀國尼枸盧陀村的婆羅門之家,原名為畢缽羅迦葉。他生下來便具足相好,聰明穎悟,無人能敵。八歲起即依婆羅門教的規(guī)定學習五明、四吠陀,無所不能。父母去世后,他與妻子約定出家修行,說:我先出家去修梵行,決心在世間尋找一位大覺者。如果找到,便回來告知你,那時你也可以出家;如果找不到這樣一位圣人,便自己獨立思考,走獨覺成道之路。他先是加入了裸行派外道。不久,聽到釋尊在竹林精舍教化的消息,興奮至極,便向竹林精舍奔去。
釋尊接受了迦葉尊者的頂禮,為他說五蘊之苦和四圣諦法,隨后說:善哉迦葉,快哉迦葉。你將以頭陀第一而著稱于世,在佛教未來的發(fā)展中起到別人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為此,今后大家應(yīng)當稱你為摩訶迦葉。此后摩訶迦葉經(jīng)過修行,八天后便證得了阿羅漢果位。釋尊稱他為無欲無望、修得知足功德者第一。
釋尊在世時便有一系列對迦葉尊者委以重任的行跡。有一次結(jié)夏解制后,各地僧眾集聚王舍城。一些年少的比丘初見蓄著毛發(fā),面黃肌痩的迦葉尊者,便想嘲諷他。釋尊觀知后,當眾對大迦葉說:善哉!大迦葉過來,請坐在我的墊子上。說著,將坐墊讓出一半來。這時,大千世界為之震動,年輕的比丘們感到非常驚訝。釋尊把迦葉尊者安排在與自己同等的位置上,使他成了除佛以外的人天之師。佛陀在涅槃前曾咐囑迦葉尊者到雞足山入定等待賢劫第五佛彌勒佛出世時傳與金鏤衣,并輔助弘法。可見尊者在當時僧團中地位的重要以及荷擔家業(yè)的能力。《增一阿含經(jīng)》稱迦葉尊者是辟支佛所行,這也是佛陀委以重任的重要原因吧。
值得說明的,第一次結(jié)集,雖有阿難誦經(jīng)藏,優(yōu)波離誦律,但只是口口相傳,并未形成文字,即便是百余年后的毗舍離結(jié)集,也未形成文字,直到阿育王護持下的華氏城第三次結(jié)集才有了文字記載。但第一次結(jié)集時,為了便于記憶,比丘們以鐵制的筆,用巴利語把三藏內(nèi)容摘要地刻在貝多羅樹葉上,放入袋內(nèi),作為信奉,這便是所謂的貝葉經(jīng)。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