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談佛說禪悟人生:禪理來自生活
禪理來自生活
禪,其實非常簡單,即使你并沒有真正懂得禪理,而你在舉手投足之中卻處處體現(xiàn)了禪理,那么不要刻意地尋求禪,禪就在生活當(dāng)中,只要你用心去體會,處處都是禪。
禪宗清凈,佛理明心。若是把參禪看成誦經(jīng)打坐,卻只得其形,而未得其實。修禪修心,拜佛亦是拜心。佛即是心,心即是佛;萬物皆禪,萬事皆禪。修練在自身,作為在天地。
唐時有位官員,姓薛名簡,就曾問過六祖慧能大師:現(xiàn)在京城參禪的大師們都說,我們要覺悟就必須坐禪習(xí)定,請問大師您有什么高見?
慧能大師回答說:禪理需要用心體悟,怎么能僅靠打坐呢?
這句話非常重要,我們必須知道,禪不能從坐臥之相去計較。六祖說: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原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從這一教導(dǎo)中,我們可以真正體會到,行住坐臥,搬柴運水,乃至揚眉瞬目,一舉一動,哪一樣不是禪的境界?只有寓禪于行住坐臥的生活之中,才能體悟真正的禪趣!
自古以來,許多禪師都非常注重在生活中開示弟子,在生活中常常都可以領(lǐng)略他們風(fēng)趣詼諧的禪風(fēng),趙州禪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天有幾個學(xué)僧來向趙州禪師請教禪的問題,第一位學(xué)僧說道:弟子初入禪林,請師父開示!
趙州禪師反問道:你吃粥了沒有?
學(xué)僧回答道:吃了!
趙州禪師開示道:去食堂洗缽盂去!這位學(xué)僧聽到這些似有開悟。
第二位學(xué)僧也說道:弟子初入禪林,請求師父開示!
趙州禪師反問他道:你來多久了?
學(xué)僧回答:今天剛到!
趙州禪師又問:你吃過茶沒有?
學(xué)僧回答道:吃過了!
趙州禪師指示他說:到客堂報到去!
第三位學(xué)僧已在趙州禪師的觀音禪院參學(xué)十幾年,所以他也上前說道:弟子前來參學(xué),十年有余,不曾蒙受老師開示,今日想辭別下山,到別處去參學(xué)!
趙州禪師聽后,故作驚訝道:你怎可如此冤枉我,從你來此禪院,你每天拿茶來,我為你喝,你端飯來,我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頂禮,我低頭;哪里有一處沒有教導(dǎo)你?學(xué)僧聽后,用心思考。
趙州禪師道:會就會了,假若用心分別,思維則離道遠矣!
學(xué)僧開悟,但問道:如何能保住呢?
趙州禪師道:但盡凡心,別無圣解。
生活就是禪,禪就是生活。滿目青山是禪,茫茫大地是禪,浩浩長江是禪,潺潺溪水是禪,青山翠竹是禪,郁郁黃花是禪。真正學(xué)禪決不僅僅是參參禪,念幾句彌陀,更在于參悟禪宗道理,在于以慈悲的行來實踐開悟的知。生活中一切皆是禪!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個禪例。
從前有一位云水僧,他聽說無相禪師禪道高深,便來找其論禪。
禪師有事外出,侍者便說:禪師不在,有事我可以轉(zhuǎn)告。
云水僧說:不行,你年齡太小。
侍者說:年齡雖小,可智能卻不?。?/p>
云水僧一聽,噢!果真如此嗎?那我就考一考你。
說完便用手指比了個小圓圈,向前一指。侍者看到后便攤開雙手,劃了個大圓圈。云水僧伸出一根手指,侍者伸出五根手指;云水僧再伸出三根手指,侍者卻用手在眼睛上比劃了一下。
云水僧看后慌忙掉頭就走。他邊走邊想:我用手比了個小圓圈,向前一指,是想問他你的胸量有多大,他攤開雙手,比了個大圓圈,說有天空那么大;我又伸出一指問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說受戒五年;我再伸出三指問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說三界在他眼中。一個侍者就如此高明,那無相禪師的禪道不知會有多深!所以我還是走吧。
后來,無相禪師回來了,侍者向師父講述說:師父,今天來了一位云水僧,他知道我俗家是賣餅的,就用手比了個小圓圈,說你家的餅只有這么一點大。我便用兩手比劃說,有這么大呢!他只伸出一個手指說,一文錢一個嗎?我伸出五根手指,說一個要五文錢。他又伸出三個手指說,那就三文錢吧!我指指眼睛說他太不識貨了,沒想到他卻走了。
無相禪師聽后,說道:一切皆法,一切皆禪!侍者,你懂嗎?
侍者搖搖頭,一臉的不解。
滔滔不持戒,
兀兀不坐禪。
釅茶三兩碗,
意在镢頭邊。
唐仰山慧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