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法師文集:當下自在
當下自在
法云法師
在繁忙的工商社會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失掉內心的安寧與自在。一行禪師(著名的詩人、和平主義者)倡導《正念分明,當下自在》,蜚聲歐美,視為顯學。
禪師講起一件親身經(jīng)歷的事:當年他赴印度旅行,與導游先生同坐旅游巴士上,因為導游出生于印度社會遭受歧視達千年之久的種性,當禪師醉心于窗外美景時,卻發(fā)現(xiàn)導游非常緊張,他是在為如何安排好行程,使禪師開心而發(fā)愁,于是禪師安慰他說:請放松一點,一切都很好,我已經(jīng)在享受旅行的樂趣了。
他靠到座背上笑了。可是,沒出幾分鐘,他又緊張起來了,禪師悲憫地發(fā)現(xiàn),從他內心深處,仿佛看到那持續(xù)幾千年的陰影,有關種性的,及個人奮斗的種種負面的習慣力量,使他一秒鐘也難以放松。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認識的人們,大多數(shù)都是整日奔忙,生活得很累。
好比有事出門,奈何天降大雨,人們便開始擔憂家里的門窗有沒有關好,小孩恐怕忘記帶雨傘?憂心如焚地趕回家時,往往一切風平浪靜。
更有甚者,遠赴風景如畫的名勝度假,依傍綠水青山,而內心卻念念計較商場上的得失,一心盤算下山之后的拼搏,豈不大煞風景?
正如那位導游,當禪師一直愉悅地活在當下,他卻還在苦苦思慮如何才能讓禪師開心,豈不冤枉?陷于長期負面情緒所養(yǎng)成的習慣勢力,難以自拔,何能自在?
記得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答記者有關煩惱提問,他幽默地說:如果我碰到煩惱,就會想起,一個老人臨終時所說的話,他說他大半輩子都活在煩惱之中,可是大部份煩惱的事都從未發(fā)生過。
一行禪師的教學,給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往喜樂之門,所謂正念分明,活在當下。即把過去的陰影一掃而光,而以目前真實的心,去面對現(xiàn)實,心的清凈,會讓我們的人生顯發(fā)出全新的價值。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