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上師:菩提宗道菩薩戒思考題
菩提宗道菩薩戒
1、禮釋尊頌試分析其贊禮內容。
2、總釋禮彌勒及無著菩薩贊頌之內涵。
3、對菩薩學處堪能與不堪能學修之士夫兩類各述其要。
4、述無著菩薩撰《菩薩地》因緣。
5、述宗大師造論因緣。
6、述菩薩愿與菩薩行之辨證關系,并述其中菩薩持戒之關系。
7、何謂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8、述菩薩戒與別解脫戒之關系。
《瑜伽·菩薩地》
自性、一切、難一切門、善士
一切種遂求二世樂清凈
如是九種相是名略說戒
9、論云:『若于此中不學不信,縱謂大乘,亦唯隨逐自許而轉?!弧妒ド⒙蓛x經》:『聞如是法若不無間殷重修行,此定不能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辉囉米约貉哉摻涷?論證其義。
10、何謂菩薩三聚凈戒?其間相互關系云何?
11、何故凈戒定分為三?
12、密乘行者需不需受菩薩戒?
13、修密乘者,應具幾法而得圓滿?
14、云何菩薩自性戒具四功德?
15、受菩薩戒需不需戒師?云何?
16、試述受戒擇師之標準。
17、試述菩薩自性戒之四種勝利。
18、受持菩薩學處,先所受聲聞律儀應否全棄?
19、善護律儀戒,該怎么做?
20、菩薩要遠離過去、未來、現在三時諸欲境,有什么方便?
21、為什么講律儀戒,偏就出家律儀而言?
22、用輪王寶位、天魔王宮、國王利養(yǎng)來比喻,其義何在?
23、第四身心遠離,其中『喜足』兩字,含幾層意義?
24、雜染言論與諸惡尋思之危害性如何?試舉例說明之。又如何對治?
25、自尊與我慢有無相同之處?
26、柔和一條『常觀己過,不伺他非』,是否等于袖手不管是非曲直?
27、自捫其心,能堪忍他方侵害否?試挖其根,并如何對治。
28、諸行不放逸,具說有五支所攝不放逸行,云何五支?一一詳釋之。
29、依軌則行包含哪些內涵?
30、增上戒學與定學有什么關系?
31、何謂凈命?何謂邪命?
32、所謂五邪命指什么五種?
33、攝善法戒之具足因緣是何?
34、慧度與前五度之不同點云何?
35、試述前五度之違逆品,及如何對治。
36、慧波羅蜜漸次有哪些?
37、依宗大師解『漸次』是何義?
38、什么叫慧心刻意?
39、饒益有情戒有幾許因相?與略頌『余攝饒益戒十二』有何不同?為何?
40、于有情應作助伴有哪八種?
41、除七苦指哪七苦?
42、于眛理者如何開示正法?
43、答一切問應具哪些德?
44、眛理者具體指哪些有情?如何善巧對治?
45、如何于諸有情知恩報恩?
46、于怖畏者應如何作?
47、于有愁懮者應如何作?
48、于缺資具者應如何作?
49、應如何攝徒眾?
50、何謂教授八法、教誡五法?
51、如何隨有情心而作饒益?
52、于有信等正行者應如何作?
53、于有過失違犯者應如何作?
54、云何作神通調伏?
55、云何修三聚戒之要義?
56、何謂依(士)心修攝善法戒?
57、何謂饒益(有情)行六法?
58、三聚戒之關鍵云何?
59、受戒通法是指哪些?
60、學修菩薩戒之根本如何?
61、受菩薩戒之補特伽羅應具備哪些條件?
62、合法之戒師應具何相?
63、不合法之戒師指哪些?
64、如難找合法戒師,有何標準者亦可?
65、有師授受法如何作?
66、無師法如何作?
67、得戒已應如何想?
68、應如何防護戒?
69、學菩薩戒有何開緣?
70、菩薩戒分幾聚?
71、何謂他勝?他勝罪有幾?
72、何謂同他勝法?
73、試述第一他勝諸義。
74、試述第二他勝諸義。
75、試述第三他勝諸義。
76、試述第四他勝諸義。
77、什么叫像似正法?有什么危害性?
78、試述《虛空藏經》十四他勝罪諸要義,并比較此與瑜伽四他勝法中,相互有同而不同之處。(此題頂十五、六個題,宜細心詳述)
79、為什么在瑜伽四他勝法后要加《虛空藏經》所出罪?
80、試述他勝法四種纏犯之相。
81、試述舍戒因緣四種。
82、論中又總略說舍菩薩戒由二緣,云何二緣?試與前四緣比較之。
83、舍菩薩戒之過失如何?
84、若已受菩薩戒應如何作?
85、布施度違障品七戒,一一細述之。
86、障戒度九戒,一一細述之。
87、遮罪大約分幾種?菩薩戒對別解脫戒的遮罪的關系如何?
88、開性罪的菩薩戒要在怎樣的條件下纔可開?
89、開性罪中,在家與出家菩薩有無不同?
90、邪命取利一條中『虛談贊毀令他施』與他勝中『贊己毀他』為什么定罪不一?
91、(缺)
92、障忍有幾條?一一戒相如何?
93、違犯精進有幾條?一一戒相如何?
94、違犯禪度有幾條?一一戒相如何?
95、何為五蓋?試述其危害及對治法。
96、定生起后,能障其相續(xù)久住及勝進者是何?
97、『輕聲聞乘』惡作罪與『謗聲聞乘』他勝罪,其不同處在哪里?
98、異道外論能否學?有什么條件纔能學?
99、『謗菩薩藏』惡作罪,與『謗大乘』第四他勝,及虛空藏第二他勝罪差別何在?
100、聞謗深、廣二種大乘宗,應如何自護其心?
101、『自贊毀他』惡作與『贊己毀他』他勝,差別何在?
102、饒益有情戒十一條與112頁饒益有情十一相,一一對照研究其同異。
103、障般若中,『依文不解義』是何義?
104、瑜伽菩薩戒是否無著菩薩造?
105、菩薩戒如何懺凈?懺法、懺詞、懺境、懺心各如何?
106、菩薩戒作法懺后,能否凈苦異熟果?應如何作?
107、菩薩當以何等意樂,從他正受戒律儀?
108、菩薩依戒勤學,能成就幾種圓滿,安樂而住?
多寶佛學院93界第一學年期中考試試題(九四年四月廿四,農三月初十)
A、問答題
1、何謂菩薩三聚凈戒,三者相互關系如何?
2、菩薩必須遠離過、未、現三時諸欲境,有什么方便?
3、云何依軌則行?具體內涵是何?
4、饒益有情戒中應作助伴八事,指哪八事?
5、欲受菩薩戒之補特伽羅,應先具備哪些條件?
6、『自贊毀他』惡作與『贊己毀他』他勝,其輕重差別何在?
B、名相解釋
1、八風2、五邪命3、七苦4、避護、清(?)
5、依文不依義(依宗大師釋)6長衣缽7、『奪衣反俗』一條全部內涵
8、遮罪二種
菩提宗道菩薩戒
1、禮釋尊頌試分析其贊禮內容。
2、總釋禮彌勒及無著菩薩贊頌之內涵。
3、對菩薩學處堪能與不堪能學修之士夫兩類各述其要。
4、述無著菩薩撰《菩薩地》因緣。
5、述宗大師造論因緣。
6、述菩薩愿與菩薩行之辨證關系,并述其中菩薩持戒之關系。
7、何謂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8、述菩薩戒與別解脫戒之關系。
《瑜伽·菩薩地》
自性、一切、難一切門、善士
一切種遂求二世樂清凈
如是九種相是名略說戒
9、論云:“若于此中不學不信,縱謂大乘,亦唯隨逐自許而轉?!薄妒ド⒙蓛x經》:“聞如是法若不無間殷重修行,此定不能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試用自己言論經驗,論證其義。
10、何謂菩薩三聚凈戒?其間相互關系云何?
11、何故凈戒定分為三?
12、密乘行者需不需受菩薩戒?
13、修密乘者,應具幾法而得圓滿?
14、云何菩薩自性戒具四功德?
15、受菩薩戒需不需戒師?云何?
16、試述受戒擇師之標準。
17、試述菩薩自性戒之四種勝利。
18、受持菩薩學處,先所受聲聞律儀應否全棄?
19、善護律儀戒,該怎幺做?
20、菩薩要遠離過去、未來、現在三時諸欲境,有什幺方便?
21、為什幺講律儀戒,偏就出家律儀而言?
22、用輪王寶位、天魔王宮、國王利養(yǎng)來比喻,其義何在?
23、第四身心遠離,其中“喜足”兩字,含幾層意義?
24、雜染言論與諸惡尋思之危害性如何?試舉例說明之。又如何對治?
25、自尊與我慢有無相同之處?
26、柔和一條“常觀己過,不伺他非”,是否等于袖手不管是非曲直?
27、自捫其心,能堪忍他方侵害否?試挖其根,并如何對治。
28、諸行不放逸,具說有五支所攝不放逸行,云何五支?一一詳釋之。
29、依軌則行包含哪些內涵?
30、增上戒學與定學有什幺關系?
31、何謂凈命?何謂邪命?
32、所謂五邪命指什幺五種?
33、攝善法戒之具足因緣是何?
34、慧度與前五度之不同點云何?
35、試述前五度之違逆品,及如何對治。
36、慧波羅蜜漸次有哪些?
37、依宗大師解“漸次”是何義?
38、什幺叫慧心刻意?
39、饒益有情戒有幾許因相?與略頌“余攝饒益戒十二”有何不同?為何?
40、于有情應作助伴有哪八種?
41、除七苦指哪七苦?
42、于眛理者如何開示正法?
43、答一切問應具哪些德?
44、眛理者具體指哪些有情?如何善巧對治?
45、如何于諸有情知恩報恩?
46、于怖畏者應如何作?
47、于有愁憂者應如何作?
48、于缺資具者應如何作?
49、應如何攝徒眾?
50、何謂教授八法、教誡五法?
51、如何隨有情心而作饒益?
52、于有信等正行者應如何作?
53、于有過失違犯者應如何作?
54、云何作神通調伏?
55、云何修三聚戒之要義?
56、何謂依(士)心修攝善法戒?
57、何謂饒益(有情)行六法?
58、三聚戒之關鍵云何?
59、受戒通法是指哪些?
60、學修菩薩戒之根本如何?
61、受菩薩戒之補特伽羅應具備哪些條件?
62、合法之戒師應具何相?
63、不合法之戒師指哪些?
64、如難找合法戒師,有何標準者亦可?
65、有師授受法如何作?
66、無師法如何作?
67、得戒已應如何想?
68、應如何防護戒?
69、學菩薩戒有何開緣?
70、菩薩戒分幾聚?
71、何謂他勝?他勝罪有幾?
72、何謂同他勝法?
73、試述第一他勝諸義。
74、試述第二他勝諸義。
75、試述第三他勝諸義。
76、試述第四他勝諸義。
77、什幺叫像似正法?有什幺危害性?
78、試述《虛空藏經》十四他勝罪諸要義,并比較此與瑜伽四他勝法中,相互有同而不同之處。(此題頂十五、六個題,宜細心詳述)
79、為什幺在瑜伽四他勝法后要加《虛空藏經》所出罪?
80、試述他勝法四種纏犯之相。
81、試述舍戒因緣四種。
82、論中又總略說舍菩薩戒由二緣,云何二緣?試與前四緣比較之。
83、舍菩薩戒之過失如何?
84、若已受菩薩戒應如何作?
85、布施度違障品七戒,一一細述之。
86、障戒度九戒,一一細述之。
87、遮罪大約分幾種?菩薩戒對別解脫戒的遮罪的關系如何?
88、開性罪的菩薩戒要在怎樣的條件下才可開?
89、開性罪中,在家與出家菩薩有無不同?
90、邪命取利一條中“虛談贊毀令他施”與他勝中“贊己毀他”為什幺定罪不一?
91、(缺)
92、障忍有幾條?一一戒相如何?
93、違犯精進有幾條?一一戒相如何?
94、違犯禪度有幾條?一一戒相如何?
95、何為五蓋?試述其危害及對治法。
96、定生起后,能障其相續(xù)久住及勝進者是何?
97、“輕聲聞乘”惡作罪與“謗聲聞乘”他勝罪,其不同處在哪里?
98、異道外論能否學?有什幺條件才能學?
99、“謗菩薩藏”惡作罪,與“謗大乘”第四他勝,及虛空藏第二他勝罪差別何在?
100、聞謗深、廣二種大乘宗,應如何自護其心?
101、“自贊毀他”惡作與“贊己毀他”他勝,差別何在?
102、饒益有情戒十一條與112頁饒益有情十一相,一一對照研究其同異。
103、障般若中,“依文不解義”是何義?
104、瑜伽菩薩戒是否無著菩薩造?
105、菩薩戒如何懺凈?懺法、懺詞、懺境、懺心各如何?
106、菩薩戒作法懺后,能否凈苦異熟果?應如何作?
107、菩薩當以何等意樂,從他正受戒律儀?
108、菩薩依戒勤學,能成就幾種圓滿,安樂而住?
多寶佛學院93界第一學年期中考試試題(九四年四月廿四,農三月初十)
A、問答題
1、何謂菩薩三聚凈戒,三者相互關系如何?
2、菩薩必須遠離過、未、現三時諸欲境,有什幺方便?
3、云何依軌則行?具體內涵是何?
4、饒益有情戒中應作助伴八事,指哪八事?
5、欲受菩薩戒之補特伽羅,應先具備哪些條件?
6、“自贊毀他”惡作與“贊己毀他”他勝,其輕重差別何在?
B、名相解釋
1、八風2、五邪命3、七苦4、避護、清(?)
5、依文不依義(依宗大師釋)6長衣缽7、“奪衣反俗”一條全部內涵
8、遮罪二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