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敏上師:跟誰結(jié)婚是命中注定的嗎?
【《俱舍論》頌疏原文】
釋曰:上句標(biāo)下句釋,謂諸圣人,名正性定聚。造五無間者,名邪性定聚。
【智敏上師解釋】
那么自余凡夫,其他凡夫,圣者以外,無間罪以外,余下的當(dāng)然是凡夫了,就是不造無間罪的凡夫,叫不定聚,不定性聚,這個性可加可不加,不加也可以,加也可以。
【《俱舍論》頌疏原文】
頌言余者,正邪定余
【智敏上師解釋】
正定、邪定之外的余,那就是無間以外,其他的凡夫,圣者當(dāng)然是除開了,不是。前面正定聚是圣者,把造無間罪的邪定聚的除開以外,其余的凡夫,都是不定聚。
那就是說一般的凡夫都是不定聚,除了造無間罪的那是邪定聚,決定是邪的,就是墮惡趣的,凡夫是不定聚。這個也可以看到凡夫都是不堅定的噢,自己努一把力,可以加入正定聚里邊,自己退,放松一點,就可以到邪的當(dāng)中去,自在權(quán)都在自己。所以我們最害怕有些人信命,你這個命里邊規(guī)定要怎么的,怎么的,那就是把自己推給客觀,自己不要努力了。
我們看到上海有兩個人,心里總是有這個想法了,他就是說,他命里邊注定要跟那個人結(jié)婚的。這個話你怎么說得出來呢?你跟哪個結(jié)婚,你自己命里定,你自己沒有主宰權(quán)的?。楷F(xiàn)在父母也管不了,法律也管不了,那個婚姻的事情,法律不管的,哪里一個法律訂了,你必須要跟什么人結(jié)婚,沒有的。那么你什么命注定你的了,沒有的。那你不要嘛,就可以了。
所以說這推客觀呢,實際也就是表示他自己愿意。你愿意嘛,直接說個愿意好了,不要去推客觀了,什么命不命的,所以這些都是宿命論的外道的之論,我們不要聽,佛教徒不要用這些東西來。你要是自己歡喜,就直截了當(dāng)?shù)?,你想的就是了;你不歡喜,你不要推命。這樣子說的命是外道的命,宿命論者。
佛教不是宿命論者,佛教是創(chuàng)造命運的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這個也不很深,袁了凡就能明白這個。袁了凡是個凡夫,他尚且能夠明白,命自己立,這個道理。何況真正研究佛教的佛教徒呢?所以這些客觀推辭,我看最好不要用,這個是污蔑佛教的說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