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舍棄我禪師:四念處內觀智慧禪法 正念·身念處

南傳人物 2024-08-20 13:27

(一)身念處

由身軀著手培育正念(身念處)往往是習內觀的初步。這是因為修習身念處的目標比較粗糙,同時也易讓培植中的正念茁長。習禪的目標可以是身體的某部分,呼吸及死尸(注:此仍墟墓觀,與修習定(靜)禪有共同的目標》一人也可由定禪入手,進而修習內觀智慧禪。在《阿毗達摩義論》中提到,這些以色身為目標的,仍屬于五蘊之一。初習禪者也應觀注四大威儀:坐、行、立及臥。

坐姿

在習禪時,習禪者應觀注坐及觸。有些習禪者,在修習內觀智慧禪時,去觀想坐姿,這其實是不正確的,因為觀想出來的目標是非真實的。正確的方法是純粹的觀照及體驗事象。

那么習禪者在觀照些什么?簡單的說,我們是在觀照風質的運作狀況,它的特征可以是緊繃、堅硬、支撐、拉或動蕩。如習禪者能醒覺專注地觀照它,逐漸會體會在此身軀內并沒有一個我或靈魂,而只有事象之生滅過程或能量在操作著。當他具備強而有力的正念時,習禪者將能洞曉到存于這色身物質中之能量操作的廣泛實相。在觀照坐當中,即除了觀照硬、僵等感覺時,習禪者也能洞察到很多其他身內的感覺,如冷熱、緊松及身外的景象如聲音。換句話說,當觀照坐時,我們以坐為標名來引導心識去觀照種種與坐有關的實相。標名可說是指引正念于觀照目標的念窗。它可助我們緊系心念于觀照的目標,進而培育有利的定力。通過清晰醒覺的正念,觀照事物在當刻呈現(xiàn)的實相。在此,我們不可選擇目標來進行觀照,我們只可指引正念于念窗內呈現(xiàn)的目標等。

在開始時,習禪者應觀照臀及腿部與坐墊接觸的部位。其實,在坐禪里,有很多可供觀照的接觸點(見下圖:4-12觸點)。習禪者可以以有秩序的節(jié)奏觀照這些觸點以增強定力?;ㄙM在觀照觸點時間的長短應視習禪者的心念及目標現(xiàn)起的清晰程度而定。被觀照的目標越清楚,停留下來的時間亦可久些。反過來說,如被觀照的目標模糊不清,或習禪者已被昏昏睡意籠罩時,他應以較快的觀照速度,去觀注不同的觸點。觸及坐兩者都應被觀照。有如觀照其他目標一樣,在觀照觸點時,主要是觀照事物生滅的特相。

腹部上升及下降

在修習坐禪時,初基者通常都以觀照腹部的上升及下降過程為主要目標。實際上,他是在審察導致腹部移動的風質。同時,隨著這風質運作的過程中,其余的各類色法也會在其中相應地變化著。(如地質、火質、水質)。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也都同時地,通過觀照腹部上下過程時,被習禪者意識到。

并且,通過觀注腹部的上升及下降過程,也有助以培育習禪者的定力。不過,習禪者不應太過于擔心腹部上下過程的清楚性,而去刻意操縱呼吸(以不自然的方式)。腹部的上升及下降亦是無常的,它可在被觀照時突然消失,如有此現(xiàn)象發(fā)生,習禪者就應把觀照心轉移到別的目標上。

一個通常被提出來的問題是:專注審察鼻端上之呼吸狀況,已是馳名久遠的培育定力方式(注:安般念法)。如今為何舍棄不用,卻要去觀照腹部的上下過程?有位禪師給于此問題的答案是:名色法較易在觀照腹部上升及下降時洞悉出來。即是由于觀照腹部的上下運作狀況比在鼻端的出入息來得粗糙,則事象之三法印特征(苦、無常、無我)也較明顯地呈現(xiàn)。

依此內觀智慧禪法修習,所培育的定力,是含有剎那的性質。但禪者觀照實相時,卻以培育正念為首要目標,而不是那伴隨著的正定。同時,觀照、數(shù)息或控制呼吸法都不該在此采用(那是由于修習內觀智慧禪,基本上是以觀照諸實相為依據(jù)的)。

行禪

對于初習禪者來說,通常得到的勸導是應先修習行禪。有位禪師曾說,在坐禪前,習禪者應先修習行禪,他也曾提示,一人可純粹通過行禪而證得阿羅漢果位。一般上,習禪者都認同,如有一刻完善的行禪,接下來的坐禪通常都是非常如意的。習禪者不可忽略或低估行禪的重要性。只習坐禪而忽略了行禪,就如一位只有一支腳行走的殘障人士一樣。在內觀智慧禪里,行禪有多方面的用途。首先,習禪者不可能一直都在修習坐禪,反過來說,若能在接著下節(jié)坐禪的空隙時間里,利用修習行禪來培育及維持正念,這將對禪修的進展有極大的助益,持續(xù)不斷的正念往往都被強調,否則培育正智所需的定力將不會增強。

行禪本身就是內觀智慧禪的修習。那兒并沒有一個所謂的眾生,或稱為人的,或一個不變的我在行走著,此種的智慧,是通過醒覺地審察物質現(xiàn)象(即是觀照每一步伐的移動過程),及精神心理現(xiàn)象(即是緊系觀照那意圖引導行走的心),而自然產生的親身經驗或領會。此種的自覺領悟,便是內觀智慧禪法中,所謂的洞察正智了。

行禪的特征也有異于坐禪,它的目標比較粗糙,易于變遷。因此,正念也較易于在行禪中被提升。基于此因,它含有平衡的要素,它能引導習禪者傾向內觀智慧禪的修習而非定(靜)禪。在習行禪時,我們也應觀照轉動,看到,想到,也由此日益漸進而演變成生活中培育正念的作習。

在行禪時,應逐步增加觀照目標的層次,以便增長正念及定力。習禪者行禪時的步伐應視他自認為最穩(wěn)定舒適的速度下進行。習禪者不應操之過急,要明白到,培育正念比觀照步伐層次的數(shù)目來得重要。一旦正念培育起來時,就該把步伐放慢下來,以便能觀照更多微小的細節(jié)。初習禪者在開始修習時,常犯的錯誤是行走得太慢,最終,因為心切要觀照一些難于觀察的微細現(xiàn)象,而導致緊繃的情緒。

習禪者,不論是初基或老練者都應在開始行禪時以快速的步伐行走??觳椒プ哂羞m應目標的作用,它亦有運動四肢及克服睡意的功能。但是,卻有些習禪者過度修習行禪,不單以超速步調行走,且行禪時間也過量的長。結果,導致身心煩亂及疲倦。習禪者切忌心浮氣躁,應以恰好的習禪態(tài)度來培育正念。

當習禪者的禪修有所進展時,他就會洞察到,所謂的行禪,原來是被一連串剎那相續(xù)生滅的物質與精神現(xiàn)象所組合而成的。一人之禪修,若已進展到此階段,他行禪的步調就會自然地慢下來了。

在行禪時,一些外界的聲音,及存于身軀里的種種感受,或發(fā)出身語意行為前的各種動機都可作為修習行禪時的次要觀照目標??墒?若此些目標已呈現(xiàn)得非常明顯,且干擾到行禪時,習禪者該停止行禪而去觀照這些次要的目標。

站(立)

站也在習禪時被觀照的。例如:當習禪者在行走前及到達行走的末端時,可觀照站的姿勢,以及腳底的觸點(腳底與地面接觸的部位)。有位馳名的禪師曾經這樣提示過,習站禪對那些易打瞌睡的習禪者來說有好的對治效果。長時間的修習站禪,一般上,是不被大力推薦的,尤其是對一些體質柔弱的婦女與小孩們。這是由于修習站禪須要很多的精進力,來支撐色身的平衡。同時,經過一段時候修習站禪后,禪者會進入一種似在做夢般的三昧境地(Samadhi),往往這會引致膝部顯得無力,甚至有時一個踉蹌便跌倒于地上。

這位禪師也談到,有些習禪者向他報告,在他們長久修習站禪的過程中,軀體常會出現(xiàn)一種要向前后或左右搖擺的動作,故心中時時被一股畏懼跌倒的陰影籠罩著。修習站禪時,要將腳稍微分開站立,以便增長身體之平衡。習禪者可以以正念由頭至趾向下掃視,或可專注那些較強而明顯的身內感覺,或若有時腹部的上升及下降過程呈現(xiàn)的明顯時,禪者也可去觀照它。

在密集修習期間,臥禪通常是不被鼓勵的。因為它易使人在不自覺中入睡。但是,若習禪者在修習臥姿下?lián)碛姓?即是確保自己能隨時保持醒覺與警惕,那他就不會陷入睡鄉(xiāng)而不自知。禪者若要上床就寢,他可以采用普通性的正念來修習臥禪,被推薦的臥姿是獅勢,指禪者的身體是以右側躺臥于床上,它比左側或平臥來的好,當然,后兩者并非不能采用。

在躺下時,應以正念觀照躺下,躺下,及接觸,接觸。當腹部上升及下降明顯時,就應觀照腹部的上升及下降。當喜受呈現(xiàn)時,應觀照喜受,喜受。同樣的,思維,聲音,疼痛,等等亦如是地對待。若習禪者有好的修持,他不但可以觀照到自己將要入睡前的心識狀況,即使蘇醒當刻的心識狀況,也都能了了分明地意識到。由于躺下時的舒適姿勢能引發(fā)喜受的生起,所以在這種情形下,通常精進力是不存在的。

日常生活體態(tài)

從《念住經》里,我們看到,世尊如何地一再提醒比丘們,要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住四念處。如:沐浴著衣,大小便利,持缽受食,言談語默,回顧視瞻,屈伸俯仰,都要正念擊心安住,守護根門。

心必須訓育到無論何時何地都保持正念,唯有時刻保持正念,它才能變得明徹有力,在此所謂無論何時是指心念的連續(xù)性,而無論何地是指其變遷性。沒有任何時間是不能用來培育正念的;同樣的,正智也可在任何時間內提升。

忽略運用正念在日常生活中,將大大的削減正念的效益,也會帶來負面的妨礙。很多在家眾往往為了提升一人生活上的素質,放工回家后,總覺得自己不易集中精神修禪。原因就是他們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培育與維持正念。

我們在日常起居中,四周有無數(shù)的事物,可被引用為培育正念的目標。 若把他們忽略了,那只可證明我們對身邊周圍所發(fā)生的一切,是那么地失慎無知。我們必須嘗試去知覺當下的事物,而不是在沉想往事,或是揣臆未來。

更新于:10個月前

評論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鏈接已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