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氣漸盛濕氣重 飲食妙招祛濕熱
荷葉涼茶
近日氣候炎熱,暑氣漸盛,而且雷陣雨又多,濕氣較重。暑和濕屬于中醫(yī)的六邪(風(fēng)、寒、暑、濕、燥、火),為夏季常見的致病因素,暑重者耗氣傷津,濕重者困脾滯氣。養(yǎng)生應(yīng)著重于清熱解暑,益氣祛濕。
暑邪是指夏至到立秋之前的致病邪氣,因此,暑邪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在高溫炎熱的氣候下,人體感受暑邪時,多有身體發(fā)熱、多汗、頭暈、精神疲倦、心煩口渴等癥狀。
濕與水同類,實際上就是水分不能暢通而停留在體內(nèi)引起的病癥,導(dǎo)致身體有沉重的感覺。所以,感受濕邪時,人總會覺得全身困重、四肢酸沉、胃口差、大便溏稀、舌苔厚膩等癥狀。濕有內(nèi)外之分,外濕自然指的是周圍環(huán)境的水分多、濕氣大,我們常常以空氣濕度來衡量;而內(nèi)濕則是指由于人體的運化、輸布功能失常,身體里的水分不能正常排泄,過多的停留在體內(nèi),所以,內(nèi)濕的人可有水腫的跡象。
暑濕侵表,可見發(fā)熱、、頭痛、身重體倦,肢體酸痛,脘痞胸悶等癥狀;若從口鼻而人,困擾胃腸氣機,則見高熱,吐瀉,口渴,心煩等癥狀。暑濕的治療以清暑利濕為主,佐以芳香化濕。日常生活中注意起居飲食,多鍛煉,出出汗,也能將暑濕排出體外。
暑重者耗傷氣陰,濕重者困脾滯氣。所以,在夏季養(yǎng)生,常常要清熱解暑,益氣祛濕。平時就要注意養(yǎng)護自己的陽氣,以防暑濕侵犯。
專家建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暑當(dāng)與汗皆出,勿止。夏季天氣炎熱,人體原本就要出汗解暑,所以,在飲水足夠的前提下,可適當(dāng)運動,讓體內(nèi)的水分正常排泄。
(2) 暑熱易傷耗津氣,可適當(dāng)食用解暑的食材,如可用荷葉、金銀花、竹葉、雞蛋花、扁豆花、冬瓜、綠豆等煲水飲用,也可適當(dāng)吃西瓜?;蜻x用西洋參、麥冬、白扁豆等煲湯以益氣生津。
(3) 天氣多雨,避免涉水淋雨。夏季要隨身攜帶雨具,盡量避免淋雨和趟水。此外,不要在潮濕之地久留或長時間坐臥,也不可睡臥于水泥或瓷磚地上。
(4) 在大汗、雨淋或游泳之后,不宜用風(fēng)扇或空調(diào)吹干,要及時擦干身體,并換上清潔干燥的衣服。天氣再熱,汗出時也不要用冷水澆頭和沖身,以防濕邪侵襲肌肉、關(guān)節(jié)。
(5) 平時宜少吃生冷瓜果、貪圖冷飲,過于寒涼可損傷脾胃之陽??蛇m當(dāng)用茯苓、薏米、赤小豆、白扁豆、芡實等煲湯飲用,達(dá)到健脾祛濕的作用。
下面為大家介紹兩款去暑濕食療方:
薏米紅豆湯:
說起祛濕,薏米紅豆怎么也繞不開。中醫(yī)稱薏米為薏苡仁,是祛濕消腫的上品。紅豆在中藥里稱為赤小豆,除上述作用,還能補心,適合夏季食用。不需考慮什么比例,將兩種食材各抓一把來熬湯,可放點冰糖,祛濕效果極佳。其有效成分大半在湯里,因此可灌入瓶中帶到單位去喝。建議不加大米,大米有濕氣,雖然口感好但會使功效大打折扣。此外,薏米紅豆湯也是肥胖人士和中老年人的好選擇。
荷葉煮茶:
這是涼茶的經(jīng)典配方,有清暑利濕、涼血止血的作用。將荷葉撕成小片,用開水沖泡就可以了,淡淡的清香,再配點冰糖,一天喝兩次,的確是夏季美飲。其實,荷葉茶是四季飲品,夏季祛濕,秋冬季也可降脂。很多人在夏天收集荷葉,晾曬后在秋冬季泡水喝,的確是不錯的主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