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要交的資糧
信、愿、行,這是修行凈土法門的三資糧。什么叫資糧呢?就好像你要到一個地方去旅行,先要預(yù)備一點(diǎn)吃的東西,這叫糧;又要預(yù)備一點(diǎn)錢,這叫資。資糧,就是你所吃的和你所需要用的錢。你想到極樂世界去,也要有三資糧;這三資糧,就是信、愿、行。
首先你一定要信,你若沒有信心,那你與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沒有緣;你若有信心,就有緣了,所以首先要有信。你信,要信自己,又要信他;又要信因,又要信果;又要信事,又要信理。
信,什么叫信自己?你要信自己決定可以生到極樂世界,你有資格生到極樂世界去。你不要看輕自己說:“喔!我造了很多罪業(yè),我無法生到極樂世界去?!边@就是沒信自己。
你造的罪業(yè)多,是嗎?這回你就遇到好機(jī)會了,什么好機(jī)會?可以帶業(yè)往生;你造的什么罪業(yè)都可以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可是你又要知道,帶業(yè)是帶宿業(yè),不帶新業(yè)。宿,就是宿世,前生的、未學(xué)佛前的罪業(yè)可以帶去;新業(yè),就是將來的罪業(yè);帶宿業(yè)不帶新業(yè),就是帶過去的罪業(yè),不帶將來的罪業(yè)。你以前所造所行所作,無論造了什么罪業(yè),現(xiàn)在你改過自新、改惡向善,那么以前你所造的罪業(yè),可以帶到極樂世界去,但不帶將來的業(yè)。
信他,你要相信西方確實(shí)有一個極樂世界,離我們這世界有十萬億佛土這么遠(yuǎn)。這是當(dāng)初阿彌陀佛在沒成佛以前,做法藏比丘時,發(fā)愿將來造成一個極樂世界,十方的眾生若愿意生到他的國土,不用旁的,只念他的名號,就可以生到極樂世界上,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用費(fèi)心——這是又容易、又簡單、又方便、又圓融,既不費(fèi)錢,又不費(fèi)力,可以說這是最高的法門,最無上的法門,只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生到極樂世界去,這就是信他。
又要信因、要信果。信什么因?要信你自己在往昔有善根,才能遇到這種法門;你若沒有善根,就遇不著這念佛法門,也遇不著佛一切的法門。因?yàn)槟阌猩聘谕舴N這個善因,所以今生遇到這個凈土法門,而能信、愿、持名。你若不繼續(xù)來栽培你這種的善根,你就不會成就將來的菩提果,所以你必須要信因、信果,信你自己在往昔種下這個菩提之因,將來一定會結(jié)菩提的果。好像種田,這個種子種到地里頭,必須要栽培灌溉,它才能生長。
信事、信理。什么叫信事?什么叫信理?你要知道阿彌陀佛和我們有大因緣,他一定會接我們?nèi)コ煞?,這是事。信理,為什么說我們和阿彌陀佛有大因緣?若沒有因緣,我們就遇不著這凈土法門。阿彌陀佛也就是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也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念佛而成的阿彌陀佛,我們眾生如果能念佛,也可以成阿彌陀佛,這是個理。
有這種理,有這種事,那么我們依照這個事理去修行,如同《華嚴(yán)經(jīng)》講的“事無礙法界,理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在自性里邊來講,我們和阿彌陀佛根本是一個的,所以我們都有成佛的資格。阿彌陀佛,是眾生心里邊的阿彌陀佛;那么眾生,也是阿彌陀佛心里頭的眾生。因?yàn)檫@種關(guān)系,也就有事有理。但是這個道理,你必須要相信,也必須要去實(shí)行,不能懶惰;譬如念佛,一天比一天要增加,不是一天比一天要減少。
“信”已經(jīng)講完了,再講“愿”。什么叫愿?愿就是你愿意的;你所愿意的,你意念所趨,你的心想要怎樣,就發(fā)一個愿。這個愿,就是四弘誓愿:
眾生無邊誓愿度 煩惱無盡誓愿斷
法門無量誓愿學(xué) 佛道無上誓愿成
過去諸佛和過去的菩薩,都依照這四弘誓愿,而證得佛的果位,而行菩薩道;現(xiàn)在的佛菩薩和未來的佛,也都是依照這四弘誓愿而修行證果。
但是發(fā)愿,你要先有這個信心,首先必須要信“有極樂世界”,第二要信“有阿彌陀佛”,第三要信“我和阿彌陀佛一定是有大因緣的,我一定可以生到極樂世界?!币?yàn)橛羞@三種“信”,然后就可以發(fā)愿一定要生到極樂世界去,所以才說“愿生西方凈土中”,我愿意生到極樂世界去,不是人家勉強(qiáng)叫我去的,不是有人來把我牽著去的。
雖然說阿彌陀佛來接我,還是要我自己愿意去親近阿彌陀佛,愿意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愿意到極樂世界見佛聞法,要有這種的“愿”,然后又要“行”。
怎么樣行?就是念佛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噢!好像救頭然,好像頭要丟了,有人想要把我的頭割去了,就要那么著急地保護(hù)自己的頭,不敢懈怠。
念佛就是實(shí)行信、愿、行,這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旅費(fèi)、資糧;資糧就是旅費(fèi),就是所用的錢。到極樂世界,這也好像旅行似的,但是你要有支票,要有錢;這“信、愿、行”三資糧,就是旅行支票。
恭錄自《西方極樂是君家──宣化上人談念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