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条麻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女同-国产精品午夜免费福利视频-囯产精品久久欠久久al换脸综合-亚洲女子性生活视频亚

法界法師:金剛經(jīng)講解 第五講

漢傳人物 2025-05-25 14:15

第五講

大家晚上好!大家在家的把香點(diǎn)上,沒在家的就心香九柱,隨我一起祈請金剛法會諸佛菩薩到我們的道場“天堂之旅”,來加持我們。

祈請金剛法會一切諸佛菩薩!

祈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祈請西方教主南無阿彌陀佛!

祈請東方教主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jié)祥云,誠意方殷,諸佛現(xiàn)全身,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

唵。修利修利。摩訶修利。修修利。娑婆訶。

唵。修多利。修摩利。修摩利。娑婆訶。

南無三滿多。母馱喃(tuó nán)。唵。度嚕度嚕。地尾薩婆訶。

唵。誐誐曩(ě ě nǎnɡ)。三婆瓦。韈(wà)日喇斛( lā h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奉請青除災(zāi)金剛。奉請辟毒金剛。奉請黃隨求金剛。奉請白凈水金剛。

奉請赤聲火金剛。奉請定持災(zāi)金剛。奉請紫賢金剛。奉請大神金剛。

奉請金剛眷菩薩 奉請金剛索菩薩。奉請金剛愛菩薩。奉請金剛語菩薩。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shí)義。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于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shí)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shí)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于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shí)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shí)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第九品的題目是:一相無相。一相,沒有第二相。只有一真法界的相才叫一相,一相是虛空相,虛空肯定是沒有相的,所有叫無相。其它九界里都有相。一個是從果位上來說的。一個是從因地上講。

【須菩提。于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釋迦佛又一次諄諄囑咐須菩提,你認(rèn)為須陀洹有得須陀洹果的心念嗎?須菩提言,沒有呀,世尊,就是沒有得果的心態(tài)了。

“須陀洹”是梵文,翻譯成中文就叫逆流,逆流就是逆流而上的意思。有句話:順則生,逆則死。修行是逆流,逆流而上才能回歸本來。順流,就是隨順我們的性流,生命能量就要一直往下墮落。

須陀洹果位就是阿羅漢初果。當(dāng)證到阿羅漢初果的時候,我們的眼耳鼻喉舌身感覺不到外界的信息了,這個時候才能叫作逆流了。逆生死之流,不染六塵。

當(dāng)一個人修到阿羅漢初果的時候,已經(jīng)六塵不染,心里頭清清亮亮,這個時候粗煩惱沒有了,但還有微細(xì)的煩惱,是在心靈深處往世的很多業(yè)習(xí)還沒有完全排除干凈。只是他形體上的六塵已經(jīng)不染著了,比如說,穿衣不掛一縷絲,吃飯未咬破一粒米,這種狀態(tài)就是初果。

能證到初果的人,不會在地獄、畜生、阿修羅中輪回了,他投生最低是個人。因?yàn)橹挥腥诵薜淖羁臁?/p>

到了須陀洹果位,法執(zhí)已經(jīng)破了,得無相之法。外面沒有我相,也沒有法相。這個時候他心無染著,已經(jīng)具有無得果的心態(tài),得果與不得果跟我沒有關(guān)系了,只管自己入定往上修,逆生死之流往回走。

【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一直到這兒已經(jīng)證明,修行不能有得果之心。如果你有得果之心就不叫初果,也不叫修行了。用有求之心,去修有求之果,是得不到道果的,只能是凡夫果。用無求之心去修行,得來的果才是真正的道果。

入流,不是入的我們凡夫流。凡夫流是入不得的,一入就進(jìn)入了生死大海。入的是圣流。四果羅漢也叫圣人,但和佛比起來只能稱為賢,對凡夫來說就稱為圣。他入的是圣流,是入的將來要入佛果的這種流,這種流就為圣流。

入了圣流之后,就離開了粗重身體的業(yè)習(xí)煩惱,他就不會被色聲香味觸法所沾染和染污,就不會為了人間的吃喝玩樂而去心跳,被它們而牽著鼻子走。這個時候他才叫真正的須陀洹,所以說真正的入流了,入了初果。

到了這種境界的人,他的心不會被果而牽住,心中沒有得初果的想法,也沒有入流與不入流的想法。一旦有得果的想法,就叫不入流。

【須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shí)無往來。是名斯陀含?!俊八雇雍狈g成中文是一往來,他達(dá)到了二果的境界。達(dá)到這個境界的人,也沒有得與沒得斯陀含果的心態(tài),也沒有一往來的概念。

禪定功夫能達(dá)到初果的時候,隨之副產(chǎn)品小神通也出來了。如果二禪你進(jìn)去又出來了,你的神通跟張保勝、張宏保等大氣功師沒什么區(qū)別。只要你能入二果羅漢果位的時候,你的神通就是那么大,而且有可能還比他們大。如果你的心不粘連,心不被境界所干擾,你比他們的神通還要大,因?yàn)樗麄冃挠兴罅恕?/p>

證到一往來已經(jīng)舍棄三界一切束縛了,就是不會被這三界內(nèi)的東西所束縛,你來去自在了,三界以內(nèi)的業(yè)結(jié)習(xí)氣基本上已經(jīng)干干凈凈,所以說才叫斯陀含。

什么叫一往來?他入禪定之后還得到四禪天上四禪八定,還得有這么一個過程,然后再回到人間做一次羅漢,這叫一往來。天上人間這么一個來回叫一往來。這個時候他再修成四果羅漢圓滿的時候,他就再也不會來受生了,因?yàn)樗酝哪切I(yè)習(xí)已經(jīng)盡了,就不會再跑到這個地方受這些煩惱和痛苦了。

大乘的二果羅漢,是目觀諸凈,這個目是慧目,應(yīng)該說是慧眼了,慧眼看三界內(nèi)諸多的境界,他的心就是只有一去一來,他不會再有第二念,他只是就這一念,我再來一次就完事。

小乘法門還有一個身體要再證。所以大乘的果位和小乘的果位,從境界上是不一樣的。大乘主要是在心里頭,在心念上。小乘,往往是在身體上。

大家在修行的時候一定要明白,從哪兒入手,從哪兒開門,這個是非常關(guān)鍵的。如果不明白,大家修行起來就非常累。如果修了幾年沒有什么音訊,就會生煩惱,就會說這佛法是假的,這經(jīng)文是假的,世界上任何一個法都是假的。那什么是真的呢?這時候正好碰見一個魔說的東西,比如碰上lihongzhi的魔說,這個魔說就是從李自己內(nèi)心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亂八七糟的法門,是從李內(nèi)心里發(fā)出來的這么一種吶喊,說自己的東西是正的,其它的都是邪的。如果進(jìn)入了魔說,會瘋瘋癲癲,非??蓱z。

修行是以修心為主,心是我們智慧之門、智慧之根、智慧之母。如果這個心一旦偏離軌道,那所有的正法都是邪法了。如果我們的心正,可以把邪法變成正法,去教化那些魔、鬼。

前念和后念,前念是妄想,后念是清凈。前念把這個妄想止住,后念即為清凈,這也是天臺宗的止觀法門。止住前念的妄念,后念自然就會清凈下來。這個時候我們就已經(jīng)離開了以往證果之前那些諸念,那些諸念都是妄念,我們就得到了一往來,就是以后再也不會下來了,這個時候才能叫斯陀含。

【須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shí)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俊鞍⒛呛狈g成中文叫不來,不來就是他已經(jīng)離開了人間所有的欲望,不會再有欲望了,是真正的出離者,他完完全全的離開了三界之內(nèi)所有的欲望,他不會再來受生,也不會再來享福。

很多人說阿羅漢很好修啊,其實(shí)在我眼里太難修了,證得了初果,神通非常好了。小來小去的預(yù)言、小來小去的病啊,都能預(yù)知與治療了。但你要證到阿羅漢三果的時候,大家可以用我們的笨思想來想一想了,二果已經(jīng)是大氣功師了,三果可以說成是活佛了,活著的修行者簡稱為活佛。

在雞足山的時候,經(jīng)常有西雙版納的、泰國的阿羅漢過來,因?yàn)樗麄円呀?jīng)證到了三果往上。因?yàn)楦麄兌贩ǖ臅r候,我感覺到自己有點(diǎn)螳螂擋車呀,我的舉心動念,人家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我就不清楚人家想要干什么,所以說我很慚愧,后來就不敢和人家斗了,連念頭都不敢生起了。

跟這些真正證悟過來的修行人在一起的時候,千萬不要有什么壞念頭想起來,最好有請問的念頭,啟請的念頭,讓他們多給加持的念頭,這樣就比較好。

我那時候很狂,說老子自己慢慢修,不用你們加持,這下糟糕了。人家就把我這個念頭抓住之后,來跟我握手。這一握手就了不得了,我的手心燙的要死。這是他們內(nèi)心之中生發(fā)出來的最原始的那股神力,物理上叫能量。所以說證得果的這幫阿羅漢確實(shí)厲害。

我很想去西雙版納,他們那里有一個大師父讓我去西雙版納,我說我很想去,但是現(xiàn)在沒空。他說我的禪修的還是可以,但最好還是上他們那里來參訪一下。我一聽這句話就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呀,得好好跟人家學(xué)吆。

能證到阿那含這個地步的人,我絕對向你磕頭啊。諸位善男善女們,這話絕不會是假話,凡夫身和出家身沒什么區(qū)別。如果說有區(qū)別,是在事相上,穿著袈裟叫和尚。其實(shí)不是,真正的出家,是說身心一切出家,出的不是我們凡夫家,是三界這個家。

出凡夫家是因?yàn)橄胝乙粋€清凈的地方,更好的修行,所以才有僧團(tuán)或者什么什么教。只要他真正想要去修行,不論在凡間還是在山里都是一樣的。

在世間修行,如果你的心真的能平穩(wěn)、平靜下來,你修的反而比在山上還要快。因?yàn)槟氵€要面對很多的眾生,需要給他講解,需要去給他指點(diǎn),所以說你的成就比山里修行者要大的多。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山呀。

阿那含也是離開凡間諸欲這種境界的人了,他的內(nèi)心里頭不會再有什么欲望。他入定的時候或者不入定的時候,都不會再到這來受生,這個時候他是真正的叫不來,無來。因?yàn)樗谌鐑?nèi)的以往的業(yè)習(xí)已經(jīng)斷根,不會再有業(yè)習(xí)跟隨著他了,永不再來,住在涅槃之中了。

【須菩提。于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俊鞍⒘_漢”翻譯成中文叫諸漏已盡的羅漢,前兩天跟你們說“阿羅漢”翻譯成中文叫殺賊,阿為殺,羅漢為賊,六賊是色聲香味觸法,六門為眼耳鼻舌身意,心有六門,六賊從六門而入產(chǎn)生了六識,六根不得清凈就在這。

阿羅漢是真正的證得了無漏,徹徹底底的無漏了。這個無漏也就是說真正清凈了,和佛是一樣了,但是細(xì)微上跟佛還有一些差別,這個等到以后慢慢給你們講。

阿羅漢諸漏修盡的時候,再不會有煩惱生起,更不會有痛苦。阿羅漢也叫作無諍,他不會再和任何人去爭執(zhí)什么,爭斗什么。阿羅漢是從我們的心地上講,諸漏已盡,煩惱已盡,永不再來,住在涅槃之中,他是完全解脫的自了漢,叫作阿羅漢。如果他還有某種爭議,就不叫作阿羅漢,因?yàn)樗€有一顆能爭的心。只有無爭的心,才叫阿羅漢。

我得阿羅漢道不?你沒有爭奪的心,你就得阿羅漢。你有爭奪的心就不得阿羅漢。這是釋迦佛怕須菩提和在座的各位弟子沒有聽明白,所以他又不斷的加深破除法我,一旦有法我這種概念的時候,心中就不凈。心中不凈是因?yàn)槭裁?是因?yàn)檫€有些煩惱,還有些貪嗔癡慢疑見。

【何以故。實(shí)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堪⒘_漢翻譯成中文叫殺賊,還有另外一個翻譯叫無諍。我執(zhí)法執(zhí)已破,煩惱已斷了,不會再有做凡夫的想法,也沒有得阿羅漢道果的念頭,才能得阿羅漢的道果。如果有得阿羅漢的道果的想法,還是執(zhí)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還是凡夫一個。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做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窟@一句話又進(jìn)一步的闡述了,前面的我、人、眾生、壽者以及四果阿羅漢果位如何去破除。

無諍三昧剛才已經(jīng)說了,就是四果阿羅漢已經(jīng)無漏了,沒有煩惱業(yè)習(xí)了,心中已經(jīng)不會再有生滅這種想法。什么叫生滅想法?比如在天上挺煩的,不如再上下面玩一圈,這就是生滅的想法。生滅想法就說明心已不清凈,不清凈的心就是凡夫。

因?yàn)橐荒钣X為佛,一念迷就為凡夫啊。四果羅漢這個地步已經(jīng)住在涅槃之中。涅槃就是清凈境界。須菩提證得了無諍三昧果位,但他從來沒有向別人炫耀自己已經(jīng)證得了無諍三昧果。

如果他要有了,就不叫無諍三昧了,就不是離欲阿羅漢了。正因?yàn)樗菬o諍三昧,不跟人家去爭,心無爭的念頭,也不作不爭的念頭,完全是清清凈凈的時時處在禪定之中。這個禪定不是坐在那兒,是他的心時時住在禪定之中,行走坐臥四威儀之中,是時時入定。所以說佛說我得了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

三昧翻譯成中文叫正受,也叫正見。也就是說只有有正知正見的時候,才能遠(yuǎn)離九十六種邪見和外道。因?yàn)楫?dāng)初印度有九十六種邪說,當(dāng)然就有九十六種外道了。

你有了正見的時候,心中自然就會空空。什么是空空?空空就是如如,如如就是真如不動,你的本性才會真如不動,才會生起一個太陽時時覺照自己,回光返照。

我說的很多話都是禪宗里的東西,因?yàn)槲冶救诵薅U,《金剛經(jīng)》講的也是禪,所以很多話都是禪里的話。只有我心中沒有想法的時候,佛才會說我是第一離欲阿羅漢。如果我有想法的時候,佛就不會說我是離欲阿羅漢。這句話就簡單多了,如果明白前面的話。

什么叫人中最為第一?這個第一,在釋迦佛一千二百五十五個徒弟當(dāng)中,須菩提是最好的一個人。大家如果看過須菩提的故事的話,你就會贊嘆隨喜他。為什么?別人讓他坐,他就坐;別人讓他站,他就站;別人讓他臥著,他不會立著。他從來不去跟別人爭什么東西,讓他怎么的他就怎么的。所以說他叫人中最為第一,其他徒弟很難做到他這個地步。所以說佛說,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佛經(jīng)??渌笸降?摩訶迦葉,苦行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摩訶迦旃延,論義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優(yōu)婆離,持戒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佛在很多場合也要表揚(yáng)他們,表揚(yáng)的目的是激勵別人,鼓勵別人向他們學(xué)習(xí)。并不是夸他們?nèi)绾稳绾?增加他們那種自高自大的心。因?yàn)獒屽确鹨呀?jīng)知道,他們都是證悟過來的,所以夸他們的時候是不害怕的。他們真正的做到了榜樣,確確實(shí)實(shí)是我們的榜樣。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shí)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俊鞍⑻m那”翻譯成中文,是無諍心,沒有什么爭議,跟任何人沒有什么是非,心無雜念,就是一個人清清凈凈的駐守入定在自己的那個清涼國,也就是說踏著自己的本地的風(fēng)光啊。就是說自己的心清清白白,明明堂堂,亮亮晶晶,時時覺照自己,不要讓自己的心像牛一樣吃別人家的草。吃別人家的草就會有是非了。不吃別人家的草,天下就沒有是非。

無諍之行也就是清凈之行。清凈之行,是為了除去我們有所得的妄心,所以叫阿蘭那行。

如果我們有所得的那個心還在的話,就說明我們的妄心妄念還是在的,就叫有諍行,有諍行就不是清凈行了。既然不是清凈行,那就不是阿蘭那行。如果有得阿羅漢道的念頭,佛就不會說你得的是阿羅漢道(阿蘭那行)了。

阿羅漢道也就是阿蘭那行,都是清凈無為的無諍這種果,所以說阿蘭那和前面阿羅漢道都是一個意思。

如果我心中沒有雜念,一心清凈,守住我這個梵行,住在我這個涅槃之中,佛才會說我得阿蘭那行。

因?yàn)闀r間關(guān)系,今天講的比較快一點(diǎn),很多細(xì)微的東西沒有說出來,這個倒是沒關(guān)系,大家能聽的懂聽明白了,就可以了。

莊嚴(yán)凈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于法實(shí)無所得。須菩提。于意云何。菩薩莊嚴(yán)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yán)佛土者。即非莊嚴(yán)。是名莊嚴(yán)。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yīng)如是生清凈心。不應(yīng)住色生心。不應(yīng)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須菩提。于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于法實(shí)無所得?!渴雷鹩忠淮螁栱毱刑?你是如何認(rèn)為的哪?如來昔在燃燈佛所,于法有所得不。須菩提回答: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于法實(shí)無所得。

什么叫法呢?我一般都是從心地上問,如果大家能從心地上跟我對應(yīng),就證明契理了。所謂的法,就是我們自性清凈之真理,也就是宇宙間的真理。一切眾生,悟?yàn)榉?。佛一?變成凡夫。凡夫一念覺,就為佛。我們本性之中就有法,本身就有真理。不是事相上和名相上強(qiáng)加給我們自己的。強(qiáng)加給我們自己的稱不稱為法?也稱為法,只能說是名為法。

只有自己的心真正清凈下來之后,才可以建立萬法,這才是真正的我法。自性當(dāng)中建立的法是非常微妙的,也就是經(jīng)常說的真空妙有。能所心滅了,所得心滅了,這個時候我們自性清凈的心,才能稱為真如本性,真心現(xiàn)前,也就是見了性了,明心見性了。

真心是不生不滅的,也是無形無相的,也沒有個名字,都是強(qiáng)名曰道。名字都是我們凡夫暫時確立一個事物的名稱,為了方便叫張三、李四、杯子、車馬等等,都是一個方便的詞匯,方便的言語。

只有那顆真心才是般若,是無所得心。無所得心就是本來的心,本真的心,于外就是無所得。

如來昔在燃燈佛所,就是佛以前在燃燈佛的那個地方,于法有所得不。這是在問須菩提。須菩提說沒有得,如來在燃燈佛所,于法真是沒有什么得。從這個話來分析,還是跟前面阿蘭那行基本上還是一致的。

《金剛經(jīng)》主要是把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破掉,破我執(zhí)和法執(zhí)。從這句話上還是怕他們迷失,不明白釋迦佛前面講的是什么,所以他還在幫徒弟整理思路,層層把他們心中的疑惑給剝掉,怕他們有所得法的心態(tài),緊接著就來問,我跟燃燈佛學(xué)法的時候,我有得法嗎?

須菩提說,你在燃燈佛那兒沒有得法,真的沒有得法。因?yàn)榻饪盏谝坏捻毱刑嵋呀?jīng)明白了釋迦佛想要說什么。他們倆一問一答之間,很多人就明了了,也開了悟了證了果了。

剛才所說的,都是在心地當(dāng)中用功,心外用功是無佛可求,佛外也無什么心了。只有在自己的心地上方寸之中去耕耘,這個時候你才是真正得法。如果在心外求法,就好比頭上安頭啊。心外求法,即是頭上安頭。

心中沒有得法的念頭,很清凈的時候自然就無所得了。因?yàn)樾哪钋鍍?真心現(xiàn)前,明心見性了,于法真的是無所得。如果還有有所得的這一點(diǎn)點(diǎn)非非法,那就又迷了。

佛非常慈悲我們,就是層層剝掉我們心中的疑惑。禪宗有個故事,有一個禪師自認(rèn)為自己學(xué)的非常好,跑到另外一個禪師那里去參禪。老禪師就跟他說,佛不在里也不在外,不在上也不在下。他說在哪兒呀?老禪師說在狗屎之中。他沒聽明白。有一天晚上,他在老禪師那里太晚了,本來想聽老禪師講講法,可老禪師一句話也不跟他說。因?yàn)槎U說出來就不叫禪,在心為宗,出口為教,完全是靠你自己去悟。自證自悟出來的東西,才是家珍流露。老從別人那兒學(xué)來的東西,都屬于外求,外求的東西好比是頭上安頭。

心法完全是從自己心中開啟。怎么開啟?從理上走也行,從行上走也可以。禪宗完全是從心上走,既不從理也不從行,所以這個宗派就比較怪,理我也不要,行我也不要,完全是自證出來。

天晚了老禪師也就不留他了,這個徒弟一推門漆黑一片,正好趕上陰歷三十沒有月亮,連星星都沒有,一股陰風(fēng)吹來,心中又發(fā)毛退了回來。老禪師點(diǎn)了一個蠟給他。他去接蠟,還沒等拿到,老禪師“噗”一口就吹滅了,對他說明白了嗎?這個時候他恍然大悟。

你們明白了沒有?他為什么把蠟給吹滅了,大家可以悟一下啊。這個正好是針對這一塊的。這個故事反映的就是,外面的光亮是不長久的,真正長久的光要從你心里頭發(fā)出來,你的心光就是天燈。天燈不滅,你自己就可以照亮自己的前程。只有你的心燈,才能照明你自己的道路。只有你的心燈(天燈),才能使你回歸佛國。外面一切都是假求,都是妄念所產(chǎn)生的幻覺。

雖然是幻覺,但現(xiàn)實(shí)當(dāng)中也當(dāng)作實(shí)體,因?yàn)槲覀冞€需要它,哪怕是妄念也需要它。

【須菩提。于意云何。菩薩莊嚴(yán)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yán)佛土者。即非莊嚴(yán)。是名莊嚴(yán)?!窟@個緊接著又跟天燈有關(guān)系了。大家可以想一下有幾種莊嚴(yán)佛土?我考慮來考慮去好像只有三種:

第一種莊嚴(yán),從事理上來說,是建廟、建佛像、寫經(jīng)書、布施、供養(yǎng)等等,這都算第一莊嚴(yán)。

第二種莊嚴(yán),是莊嚴(yán)自身的佛陀,比如說自己穿的衣服非常莊嚴(yán)。

第三種莊嚴(yán),是從心地上講,是心是佛。佛在佛國之中,佛國也為佛土,心凈則佛土凈。心常常念清凈行,(清凈行也是梵行,梵行翻譯成中文就叫清凈行,)自然國土就會凈,心就會凈。心凈自然國土凈。所以說莊嚴(yán)佛土者還是從心地上下功夫,要用自心去莊嚴(yán)自己的佛國,自己的佛土。

心清凈了,就是最好的莊嚴(yán),但莊嚴(yán)者并沒有莊嚴(yán)的心態(tài),只是假名為莊嚴(yán),只是為了表述的方便。

大家修行一定都是從心地上修,而不是從身外修,身外修是小法,身內(nèi)修是大法是大道。大道是無形無相的,我們的心也是無形無相的,心中的佛國佛土也是無形無相的。所以說心、佛與眾生、佛土都是一合相。心也是佛,佛也是心,人也是佛,佛也是人。只要你覺悟了,現(xiàn)在就是佛。只要你一迷失,佛就變成人。都不是對立的,完全是一合相。

真正的從法義上講,我們只有用自己的定慧去莊嚴(yán)佛土,才是真正的莊嚴(yán)了自己的佛土。釋迦佛在這里又進(jìn)一步的闡述了心燈不滅,心燈常亮,心燈常亮就會莊嚴(yán)裝扮自己的佛國。心無形國則無界,心有形國則有界。

我們一定要明了自己的心地,如果修行不從心地法門走,從外道入,那就錯了,那叫旁門左道。氣功練的是旁門。佛走的是正道,是八正道。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讓心燈永遠(yuǎn)亮起來,不走旁門也不走左道,走的是正道是大道是光明之道。光明之道是什么?是心燈不滅之道。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yīng)如是生清凈心。不應(yīng)住色生心。不應(yīng)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炕勰芾虾蜕芯驮谶@句話上開悟的,的的確確就在這一句話上,他明白了這個心妙不可說的用處。如果今天有哪一位善男善女一下子開悟了,我們隨喜贊嘆你啊。

《金剛經(jīng)》講到這兒的時候,從發(fā)菩提心,然后明菩提心,走到這兒就開始降伏菩提心,一直到后邊還有個出菩提心(出離菩提心),最后一品就是證得無上菩提心,這是《金剛經(jīng)》里的五種菩提心。

釋迦佛無量的慈悲,都賦予了眾生啊。他苦口婆心,左講一部經(jīng),右講一部經(jīng),講的部部經(jīng)都沒有離開心,只是用的詞不一樣,“心”這個詞可以用十多種語言來描述,因?yàn)樗先思掖缺 ?/p>

修行心清凈了,自然不會去談?wù)撈渌说氖鞘欠欠?。其他人的是是非?是其他人的事情,我們不應(yīng)該去參與。參與了,你就等于攪進(jìn)了生死煩惱渦流之中,別人煩惱,你也跟著煩惱了;別人不煩惱了,你會替人家煩惱。出不來,就處于輪回之中。

諸菩薩摩訶薩,就是大菩薩們,應(yīng)該如是生清凈心,就是不應(yīng)該有是非的這種心態(tài),不應(yīng)該有談?wù)摲卜虻哪欠N行為的心態(tài)。因?yàn)榉卜虻男袨槭遣粰z點(diǎn)的,是不清凈的,今天說東,明天說西,老是處在是非之中輪回不止。

只有把自己這顆心安靜下來,讓自己這顆心清凈下來,我們的自性才會常常生起智慧?;勰苡芯湓?人有南北,智慧無南北。智慧也代表的是佛,說佛性無南北,我翻譯成智慧無南北,佛性無南北,心清凈了,心中就會常常生起智慧。

如果你的清凈心能保持一天,我敢說你這一天你就是佛,是自在佛。如果你能保持一個小時,那你也是覺者。如果你能保持十年八年的話,阿彌陀佛!你絕對是阿彌陀佛了。

只有你的自性清凈下來的時候,心中才會常常生起智慧,才會行平等慈悲的大行,才會恭敬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不光是人,還有非人、天人、阿修羅、等等一切畜生。做到了,才是真正的修行人的清凈心。

現(xiàn)在大家應(yīng)該明白,什么叫修行人的心了吧。再給你們講一下,自性常常生起智慧,行平等慈悲之大心,恭敬一切眾生,這才是修行人清凈的心。凡夫的心也有慈悲,那慈悲是有量度的,是有限度的;也有平等心,那是分什么人來的,對仇人肯定不會平等,對競爭對手也不會平等。平時多觀觀自己的起心動念也就知道了。

前面說的是羅漢,現(xiàn)在開始說菩薩,這些大菩薩們?nèi)绾涡扌胁攀遣蛔∩曄阄队|法生心?就是不住一切相,見相要離一切相,見色而不著色,見相而不著相,這樣心行才是梵行,才是清凈行,才是覺悟了。如果心住在色聲香味觸法上,心有了掛礙,也就不清凈了,就說明還沒有離開前面說的四相,還沒有離開那些法(色聲香味觸法)。等你真的離開這些的時候,是一個什么狀態(tài)呢?心無所住,心不會住在六根六塵六識中,見色而離色,見相而離相。這個時候你的心才是真正的心,空如宇宙,皓月當(dāng)空,常常覺照自己那顆本來清凈的心。如果不去覺照,妄念還會出來。

真正入定的人是時時覺照自己,在入定中外面發(fā)生什么事情是不知道的,在入定中流露出來的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就是回光返照?;毓夥嫡帐鞘裁锤拍畎?就是腦袋前面有一輪太陽,這是他心中的太陽(天燈)在覺照著他,照著他踏著本地的風(fēng)光回歸本土。

這樣講起來有些累,但又感覺到特別殊勝,也感覺到了佛菩薩的慈悲,更感覺了釋迦佛的那種無量的慈悲心,他真的是恭敬一切眾生啊!

只有心無所住的時候,我們的天燈才會亮起來,才會照著我們。他照著我們的時候,就好比有探照燈一樣,不會掉進(jìn)黑暗的深淵。所以說智慧可以破千年暗,千年暗也就是煩惱,照破了煩惱,煩惱從此不再生,當(dāng)然也就不會再起了。煩惱黑暗不來了,當(dāng)然這個天燈也就永遠(yuǎn)不會滅了,因?yàn)榉ń缫蝗缌?也就是一合相了。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云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這個比喻前面的那個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話。我們的色身雖然很大,比如說穆鐵柱二米二八,還有內(nèi)蒙古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二米三九,身體大不大,大,那也是有限的。

須彌山有很多山,當(dāng)中肯定就有一個最大的山叫須彌山王。假如身體比最大的須彌山王還要大,你認(rèn)為這樣的身體是大身嗎?須菩提說,那當(dāng)然是大了,世尊啊。是什么原因哪?佛解釋原因,身體再大,也是四大假合的,是無常的,無常的就是生滅變化的,這樣的身體不是永恒的,只能給它一個假名說是大身。

大家想想什么身最大?我記得達(dá)摩傳里,達(dá)摩和般若多羅對答的時候,里面就說身體再大也是有限量的,它和真正的心量比起來,須彌山王還算小身。心,無形無相,無邊無際,心與虛空等同,心就是法身,才是真正的大身。

這里依然是讓我們打開心量,修行就是要打開心量,只有打開了心量,能量才能提升,智慧才會增長,才能和虛空、佛菩薩相融相合。如何能打開心量哪,前面已經(jīng)說了,應(yīng)無所住而生起心。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shù)。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shù)。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shí)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而所恒河沙數(shù)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經(jīng)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講到這兒,釋迦佛又把話給圓了回來,圓到福德上來了,這個福德又講到我們的心地上來了,又講到性上來了。心無所住,心如虛空,其無為的福德才無量無邊。

【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shù)。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shù)。何況其沙?!窟@兩句話翻來覆去就是說恒河中那么多沙子,恒河中沙子多不多。恒河是亞洲第二大河,黃河是第一大河。恒河地處泰國,是一條非常不錯的河流,非常平穩(wěn),而且很開闊。

恒河里面的沙子非常多,沙子又比喻成恒河,有沙子那么多的恒河,然后恒河中又有那么多沙子。就是恒河中有那么多沙子,然后每一個沙子變成恒河,恒河中又有那么多沙子。就是比喻的那個數(shù)字非常多,無可計(jì)數(shù)。

【須菩提。我今實(shí)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而所恒河沙數(shù)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宽毱刑?實(shí)話告訴你吧。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七寶滿而所恒河沙數(shù)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前面打比喻的恒河中的沙,沙中的恒河,恒河中的沙而填滿河這么多的七寶,這個境界就比前面單獨(dú)的三千大千世界多的多了,這么多的七寶去布施。須菩提,你說那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宽毱刑狍@嘆的說,世尊啊,那太多了,太多了。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經(jīng)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p>

佛耐心溫和的告訴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這部《金剛經(jīng)》中受持四句偈等,或者為他人去演說,這樣的福德和前面的福德比哪個多呀。大家來比試比試,是那個恒河中沙子那么多的恒河中沙子那么多的七寶布施福德多?還是看了經(jīng)文的這個福德多?當(dāng)然是看經(jīng)文的福德多了。

因?yàn)榻?jīng)文的福德是講的心、心性、法身。前面還是有相的,有相的就叫有為法,有為法就有生滅。不管你是幾百年幾萬年幾個劫,都是有生有滅的。

一旦你的智慧打開,你的天燈不滅了,天燈不滅的福德肯定大,天燈好比智慧啊,智慧永遠(yuǎn)放光明啊。我第一天夢到了天上下來一個大*輪,八卦圖一樣的大*輪,它盤旋著從宇宙深處金光閃閃的,由小點(diǎn)變成一個很大體的東西到了我的面前,這是在我的夢中啊,不是在我入定當(dāng)中。我是在入定中睡過去了,因?yàn)槟芰刻珡?qiáng)大,眼皮睜不開了。這個八卦輪從宇宙深處過來的時候,就是宇宙的大*輪。藏密的很多*輪啊就是用這個圖來制作的,有六角的,有八角的,一般是以八角的是為正,六角的是為輔。

這個八角的大*輪,在我上空不斷的盤旋,其實(shí)就是讓我看,它是自動轉(zhuǎn),自動旋轉(zhuǎn)的時候撒下了無數(shù)的金光點(diǎn),落在了眾生的身上。這個光點(diǎn)就是能量,那天晚上大家都能體驗(yàn)到,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我們身上作用。*輪常轉(zhuǎn),還有個內(nèi)圈和外圈的轉(zhuǎn)法,非常神奇。

它散落下來的這些金光點(diǎn),落在眾生的身上,我看到眾生會慢慢覺悟起來。佛不強(qiáng)度,他強(qiáng)調(diào)的是自度。先自度,然后把這個法門傳播下去,有緣的人趕上了自己來修,而不是釋迦佛強(qiáng)制性的來度你們。因?yàn)獒屽确鹬缽?qiáng)度是不可能的,所以說要自度自救自悟,最終自己回歸佛國。

那天我明白了*輪是什么樣子的,也看到了未來的眾生是什么樣子的,確實(shí)都是自度走的,沒有一個是硬拉著拽上去的。大家可以看一下身邊,有沒有被別人拽著跑的。說有是什么情況下有?是同道中人趕上了拉一把,就像跑那個接力賽似的,你先跑到我前面了,我追上你的時候我可以拉你一把,這個可能是拉一把。人家沒跑賽跑,你硬去拽一個來跑,這叫不入流的法,邪門外道了,這也叫邪門歪道。人家不想學(xué)佛,或者說現(xiàn)在還沒有學(xué)佛的因緣,你非得拽著他去學(xué)佛,這也算是外道法。

一旦你悟明白了釋迦佛的心法,自己的天燈就會亮起來。所以說此福德勝前福德,看經(jīng)的福德叫此福德,勝前福德就是勝過滿恒河沙數(shù)三千大千世界布施的這個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復(fù)次須菩提。雖說是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當(dāng)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yīng)供養(yǎng)。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dāng)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jīng)典所在之處。既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復(fù)次須菩提。雖說是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當(dāng)知此處。一切天人阿修羅皆應(yīng)供養(yǎng)。如佛塔廟。】這一句話,是鄭重的又一次的囑咐須菩提,凡是有《金剛經(jīng)》的地方,就像有佛或者有塔或者有廟一樣的,一切天人阿修羅都應(yīng)該來供養(yǎng)。

從表面上講,凡是有《金剛經(jīng)》的地方,我們凡夫都應(yīng)該像尊重佛本人一樣,或者尊重塔、廟一樣去供養(yǎng),這是從我們事相上講。

從心地上講,只有你真正修出來的清凈心,你的智慧猶如天燈一樣,湛然常寂于宇宙之中,照耀十方法界的時候,你就是佛、你就是塔、你就是廟。因?yàn)槟阌蟹鹦?你有佛性,你有萬法在身,就如佛塔廟一樣,我們要供養(yǎng)你。

從事相上講,有《金剛經(jīng)》的地方,天人阿修羅都應(yīng)該來供養(yǎng)。真正說的是心地,你的心真正清凈了,一切無漏了,你就是經(jīng),你就是佛,你就是塔,你就是廟。你在哪里,哪兒就是廟!哪兒就是塔!

當(dāng)知此處,是說一切處,不是說非得印度那個菩提樹下。任何一個地方,法身無處不在,所以說處處。

只要你真正的覺悟了,像釋迦佛走到哪里,都跟有塔、廟一樣沒有什么區(qū)別,大家都要去供養(yǎng)他、去拜他。

一個真正心里覺悟了的人,他就是塔、就是佛、就是廟,他走到哪兒,天人阿修羅都會去供養(yǎng)他。因?yàn)樗厦娴奶鞜粼趻熘?他走哪兒天燈跟到哪兒,神仙都能看的到的,無論他走到哪里,天人阿修羅都要去拜他、去供養(yǎng)他。

法身就是天燈,一旦天燈不滅,人還活著是屬于有余涅槃身,心和法身已經(jīng)現(xiàn)前了。肉體在哪兒,法身就在哪兒。

這一句話就是從心地上講,天燈不滅,就是佛、就是塔、就是廟!我們就應(yīng)該去供養(yǎng)。他表面說的是經(jīng),內(nèi)涵告訴我們不要離開心,離開心就是顛倒妄想的凡夫。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dāng)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jīng)典所在之處。既為有佛。若尊重弟子?!窟@一句話又補(bǔ)充了上一句所說的話,更何況有人能一直受持讀誦。

須菩提,要知道這個一直受持讀誦的人,是能成就無上甚深的佛法的妙義的,就是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第一希有之法就是我們的心法,釋迦佛講的所有的心法。自心明白此經(jīng)妙用,自心又能解得此經(jīng)的義理,自心又能證得無相之法、之理、之行。

經(jīng)典所在之處,從心地上講,是常修梵行,或者說常修佛行,念念心無有間歇,就是念念心不間斷的去念佛、去修行,這個時候即心是佛。這也就回到了我們前兩天說的即心是佛,佛是心,心是佛,平常心是道這個話上了。即為有佛,就當(dāng)作有佛啊。

能明白我釋迦佛講的這些心法的時候,《金剛經(jīng)》或者是其他經(jīng)所在的地方,就像尊重我現(xiàn)在的這些弟子一樣來對待。

釋迦佛很尊重自己的弟子。什么叫弟子呢?大家成天說“弟子”,不一定明白它的出處。是釋迦佛出家的時候,跟隨他的有弟弟或者表兄表弟為弟,還有兒孫輩為子,所以簡稱為弟子。

另外一種從大乘角度來講,菩薩為弟弟,羅漢為子,也可以簡稱為弟子。

尊重弟子,就像我釋迦佛活著的時候,你們像對待尊重我一樣的去供養(yǎng)他們。

大家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問問:

***********************************************************************************

附解答問題:

請解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p>

答:有為法,是生滅法,是世間法。

夢幻泡影。夢,無明不覺,故有生死顛倒,輪回不止。執(zhí)著于是是非非之中、人我之中、愛恨之中、長短黑白之中,就為夢。夢是剎那之間的事情,是假象。

幻,是指我們的心識可幻出男女老少的相、佛國相、地獄相、山河大地相,都是由我們心中生起來的。早晚課里有句話: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泡,是指幻想妄念,就像大海中的水泡一樣,是虛幻的。是指我們心中的妄念就像水泡一樣不真實(shí),隨起隨滅的。

影,是指我們往世的業(yè)力,像影子一樣跟隨而來。不論善業(yè)惡業(yè),如影隨形,歷劫相隨。比如往世殺害了一個人,這個人被殺的時候驚恐萬分,心中恨你,他的那股怨氣沒有消亡,就是找你報(bào)仇。不管你輪回到哪一道上,他都要找你報(bào)仇,所以叫如影隨形,歷劫相隨。

大家已經(jīng)明白,夢-幻-泡-影,都不是真實(shí)的。一切有為法,就是說一切世間上的這些法,就像夢-幻-泡-影一樣不真實(shí),隨起隨滅的。

如露亦如電。露,早晨太陽出來之前,草上或花上所結(jié)集的水珠就為露,太陽一出來就干了。這個表明一切有為法,不管你是追求金錢、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也好啊,都如早晨那個水珠一樣,不會長久。

亦如電,電一秒鐘三十萬公里已經(jīng)過去了,比喻像閃電非常短暫。也可以比喻成世間人的那種聰明,但不是智慧。智慧不能用閃光來比喻。人世間的頭惱聰明像閃電一樣,也是靠不住的。小聰明當(dāng)然是靠不住了,關(guān)鍵時候就掉鏈子。唯有我們原本的智慧才可以使我們脫離三界,出離火宅。

應(yīng)作如是觀。就是如實(shí)的去觀,如是也可以翻譯成法爾如是的,如如的真實(shí)的去觀,如是觀就是無為觀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都是有為法,都是虛幻不實(shí)的,都是假的。

只有無為現(xiàn)前的時候,才能達(dá)到無為無相無取舍,無取舍的心才是真正如如不動的心。只有如如不動的心,才可以為一切眾生演說微妙般若大法。

下面我們回向給十方法界。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回向給十方法界一切有情及無情。

阿彌陀佛!

更新于:1個月前

評論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鏈接已復(f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