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學(xué)習(xí)佛法要從思惟無常和六道痛苦起修
雖然有很多人都有接觸到佛教,有些甚至是佛化的家庭全家人經(jīng)常去名山朝圣,對于中國人來講布施供養(yǎng),由于幾代人的累積信仰會覺得是很平常的事,全世界也唯獨在華人世界才有供養(yǎng)這樣的事,因此布施是很希鬆自然的事。因為學(xué)習(xí)佛法引度了很多人進入佛門接受了三皈依,在家人有在家必須要遵守的戒律,持守戒律主要是為了要防護自體的清淨(jìng),除了自己作為解脫的根本,一方面也不要去危害到他人,進一步才能去了解到菩提心戒,如果沒有這些三皈五戒的基礎(chǔ),就沒有正確了解到往后整個戒學(xué)上面的次第,正確了解到如何發(fā)起慈悲喜捨菩提心以后,配合出離心和無常心,修行上面才會有正確的次第可以依循。
先從小乘起修依次進入大乘接著配合六度萬行,經(jīng)常要思惟六道裡面所有眾生的痛苦,六道眾生裡面無論是地獄道、惡鬼道、傍生道、阿修羅道,乃至天人都有他痛苦之處,修行人若要生起正確的出離心和悲心以及無常,一定要先從觀修和思惟六道輪迴的痛苦開始,就如同過去金剛乘的弟子要修持大圓滿的解脫法門,也都是要先從思惟六道輪迴的過患開始,有的要花半年的時間,有的要花一整年的時間,師父帶領(lǐng)著弟子有時至尸陀林,有時到寧靜的山區(qū)或森林深處,把自己觀想成六道的眾生,模彷或身歷其境般一道一道的觀修,它的目的就是要我們要珍惜這暇滿人身的獲得而去思惟一切外器內(nèi)情都是如朝露般極短暫就消失。
所以,無論是天人在人道裡面覺得很羨慕他們的漫長時光中的享樂和受用,但是在天人的想法中,祂們的果報其實就算是長達無量劫,他們也覺得只是瞬間像曇花一般短暫忽開乍謝,如同迷霧般還沒有看清楚任何的對境就墮落了,緊接著就是痛苦沮喪和恐懼,同時也要去接受眷屬因為知道他的離去,不愿意和他像過去一般的親近,只能遠(yuǎn)遠(yuǎn)的祝福,最后只剩下悲慘孑然的一人,用著僅存的天眼看到自己即將要墮落痛苦的深處,雖然如夢初醒但為時已晚。
阿修羅所居住的地方離天人可說是最近的,但是他們不會因為自己的財富與福報和天人差不多就滿足,反而認(rèn)為天人所居住的地方應(yīng)該佔為己有,對天人們所擁有的一切從出生開始就懂得忌妒和斗爭和要爭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