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兇經(jīng)講記 第二十卷
第二十卷
諸位觀眾,大家好!請拆開《阿難問事佛吉兇經(jīng)講記》第五十二面,我們看經(jīng)文。
【佛語阿難。夫為人者。當愛樂人善。不可嫉之。人有惡意。向道德之人善師者。是惡意向佛無異也?!?/P>
前面我們已經(jīng)將這段經(jīng)文的大意介紹了,《講記》里面,希望諸位同修有時間多看看。這里面我們有引用儒家的講法、中峰禪師的講法、了凡先生的講法,他們都講得非常有道理,我們應當多看、多去思惟。道德之人、善師在今天社會立足,相當不容易,正是所謂「法弱魔強」,我們仔細觀察現(xiàn)前社會的現(xiàn)象,很容易看出來,好人在這個世間不容易立足,嫉妒、毀謗、陷害的太多太多了。
我們看看了凡先生所講的話,在第五十三面第四行當中,了凡先生說:「鄉(xiāng)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難自立;且豪杰錚錚,不甚修形跡,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敗,而善人常得謗。惟仁人長者,匡直而輔翼之,其功最宏?!沽朔蚕壬敲鞒┠耆?,明末時代他就說出這樣的話,現(xiàn)在我們的社會,善人立足比明代要艱難一百倍都不止。換句話說,你愿意作善人,還是愿意作惡人?現(xiàn)在這個世間作惡人好做,作壞人好做。你天天看這些電影、看這些電視,聽說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也是的,專門教你干殺盜淫妄。我對于這些東西很少接觸,大致上我能了解,詳細的情形不太清楚,這是個大染缸。這些媒體播出來這些內(nèi)容,葬送了這個世界,毀滅了人類,你說多可怕!但是很反常,人人喜歡它,這有什么法子?你要說一點好的東西、下面的東西、圣賢的東西,他反駁你,「你那個是迷信,你那些東西落伍了,那個不適合時代了」。什么東西適合時代?殺盜淫妄適合時代。
我們從這個地方細心去觀察,災難惡業(yè)的累積可說是源遠流長。外國人講這樣的災難,幾千年會有一次;換句話說,幾千年的人造的業(yè)到這個時候算總帳。就跟中國從前舊社會,臘月三十,一年最后的一天算總帳,欠債的、討債的這一天都來了。由此可知,西方人他們的概念當中是兩千年,兩千年這一天算總帳。我們正好遇到兩千年這一天,生在這個結總帳的日子里頭,不能不回頭,不能不警惕。
好人、善人多半是不會逢迎,不會巴結人,于是不知不覺就很容易得罪人,這些都是被人用作毀謗他、攻擊他的依據(jù),做好事很難成就。像我們過去在新加坡,這幾年當中,我們在講經(jīng)當中常常提到「彌陀村」,這是好事情?!?u>居士林」的李木源發(fā)心,找到一個地方可以做彌陀村,非常歡喜,向林友大家宣布;這一宣布傳出去,就被人破壞了。最初在「居士林」隔壁的這棟大樓,沒有買成功;楊厝港那邊一塊地,也沒有搞成功;后來的「唐城」,還是都被人破壞了。一次被人破壞,李木源知道了,所以現(xiàn)在買了一個基督教的幼稚園,秘密買的。他買的時候都沒跟我說,我都不知道。買下來之后,交易成功了,才帶我去看,我才曉得。
任何事情,在今天,好事;只要有人知道,給你一宣傳,你的障礙就來了,「善事常易敗」!為什么?別人不希望你做好事,不希望你有成就。看到你做好事、你有成就,他心里難過,總得想方設計把你破壞,「善人常得謗」!要是善人,沒有人毀謗的,給諸位說,佛菩薩都做不到。所以你行善,有人毀謗你,你可別灰心,這一段文多念幾句,可以鼓勵鼓勵。你一定會被人毀謗,甚至于你會被人陷害,自古以來,中國、外國都免不了。所以古大德、連佛在經(jīng)典里面都說明,護法的功德第一。
我過去深深有體驗,我感覺到護法功德超過弘法。我這一點佛法,從章嘉大師那里學來的,我跟他老人家三年;章嘉大師圓寂之后,我跟李炳南老居干十年,總共十三年,我求學。我學到的這些東西,如果沒有韓瑛館長的護持,我們就不會有今天。那個時候我只有兩條路可走,一個是還俗,再去找工作謀生活。另外一個,就是聽這些老和尚的話把講經(jīng)放棄,去做經(jīng)懺佛事法會;當時老和尚教我走這個路?!钢v經(jīng),有什么出息?」就這樣對我說,「講經(jīng)有什么出息」?做經(jīng)懺、做法會、做焰口主,叫我做這些。所以 不是韓瑛居士護持,我們就沒有講臺,這是仁人長者。
她的功德就大了,為什么?她幫助我,我在全世界弘揚佛法影響的面多大,影響的時間多久,都是她的功德。要不是她,我們一籌莫展,就不會有凈空法師,不會,不可能有。你才曉得護法的功德有多大。以后我看《涅磐經(jīng)》,《涅磐經(jīng)》上果然佛是這樣說的,護法超過弘法。弘法再有能力,沒有護法的人,你弘法一籌莫展。
我們在座有不少跟韓館長很熟悉的,你們想想韓館長往生的這個現(xiàn)象,不可思議。那個殊勝,我們今天在佛門里面,不要說在家人沒有,出家人也沒有。我們要懂護法功德,弘護一體。最重要的是內(nèi)護,內(nèi)護就是我們道場里面的護持,這比什么都重要。護法的人遭不遭難?一樣遭人毀謗,一樣遭人侮辱。她有智慧,她能辨別是非,她有耐心,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三十年如一日,現(xiàn)在在這個世間很難找到了。再找第二個,不容易了!所以我們學佛,我們自己這點成就,能夠幫助許許多多眾生,我們感恩戴德,知道報恩。
下面這幾句,我再念給大家聽聽?!赣纱丝梢?,善人者,心善行善,其言行足以化導一方,為民師保(保是褓母,師是老師),移風易俗,安定社會,福利國家,猶如暗路明燈,航海指南,不可失也,所以做人應該常存心與人為善,成人之美(你成就別人的好事,就是成就自己的好事,自他不一),一切不可嫉妒善人,障礙好事。」嫉妒善人,障礙好事,是障礙自己的好事,把自己修善行善的緣切斷了,這是愚癡到極處。所以我們對一個道德之人、善師要認識,你幫助他,全心全力幫助他;成就他,就是成就自己。
韓館長是個好榜樣,成就自己,那是真往生,我們當年在一起的時候,她生病,我常常跟大家講:「她沒有病容;她死,她沒有死相?!鼓憧此叩臅r候,尸體放在「華藏圖書館」,兩個星期才入殮;入殮的時候,面目如生,她沒有化妝,比生前還好看,身體柔軟;兩個星期,身體柔軟。臨走的時候,頭兩天見阿彌陀佛,兩次見到阿彌陀佛,一次見到蓮池海會;走的時候安詳。這是我們親眼所見的,護法功德不可思議。弘護是一,不是二。決定不要認為,弘法功德才大,護法沒有功德。錯了!弘護功德完全相等,甚至于護法還要超過弘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諸位翻開五十四面,看五十四面第二行最后一句,我把這幾句話念一念?!冈僬f善師道德之人,其心行與佛心行相應,諸天善神,無不推崇受教,功同造化,普利眾生,是故果報與佛無異?!惯@幾句話特別提醒同修。道德之人,決不會為自己想,起心動念都是為眾生想、為正法想。佛門里面常講「正法久住」,只有正法久住,眾生才有福;正法沒有了,眾生就可憐。我們想想,這是什么道理?正法久住,眾生明理。由于學習正法,對于宇宙人生的道理通達明了,知道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這三種關系明了,你會很好跟他們相處,天下就太平。沒有圣人教誨,我們每個人起心動念,一切作為,都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我的想法,我的看法」,好了,彼此想法不相同、看法不相同,自然就沖突,天天吵鬧,天天打架。人與人相爭,國與國相爭,族群與族群相爭,社會大亂,人民痛苦。什么原因造成的?沒有正法。
我們現(xiàn)在這個世間,正法住不住世?不住世。大家千萬不要誤會,臺灣佛教這么樣的興旺為什么臺灣有這么多災難?我在新加坡,很多同修到新加坡來看我,提出這個問題,于是對于佛法喪失了信心,「佛法這么興旺的地方,還有這么多災難,我們學佛干什么?」這個不得了,這個念頭決定把正法徹底鏟除消滅掉。我告訴來問的人:「他們說臺灣佛法很興旺,我不以為然。」佛法的興旺,絕對不是香火鼎盛,古大德講的:「信眾多,香火盛,不代表興旺?!故裁词钦嬲呐d旺?譬如你念佛道場,你這個念佛道場在這一年當中有多少個人往生?往生的人多叫興旺?! ∵^去你看《西方確指》里面講的,覺明妙行菩薩他那個道場只有十二個人,個個往生,真正興旺!你這個道場,一個法會都是幾千人、幾萬人,熱熱鬧鬧,一個往生的都沒有,這不叫興旺;那叫什么?熱鬧,都是來湊熱鬧的。明理人的人多,修行的人多,證果的人多,這叫興旺。人那么多,對于佛法的道理不懂,什么叫修行也不懂,以為每天念經(jīng)、念佛,敲著木魚,這叫修行,全都錯了。甚至對于佛教都不認識,把佛教完全誤會了,這怎么能叫興旺? 真的以為佛教徒那么多,那些佛教徒說得好聽一點,天臺智者大師的話,「名字位中」。名字位是什么?有名無實。你是個佛教徒,佛是什么?不知道。你皈依了,你曾經(jīng)「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是什么?也不知道。佛是什么?佛是佛像,供的佛像;法是經(jīng)典,僧是出家人。錯了,不是的。出家人不是僧。不是僧,是什么?出家人是冒充僧,冒牌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一定修「六和敬」;「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這是真出家人,那是真的僧,是僧寶,他是道德之人。他要是勸導大眾,那個人就是善師。
試問問,我們「六和敬」能不能做到?實實在在講,說到這里我們很痛心,我們很難過。在往年,說這個話大概是過三十年前的事情,我們佛門有一位老居士,趙默林居士,老一代的人都知道他,他在佛教里面很有名望,臺灣這些老法師跟他交情都不錯。有一天他在「功德林」請我吃飯,那個時候的「功德林」好像在火車站旁邊,現(xiàn)在在哪里我都不曉得,不知道了。沒有別人,就請我一個人,我們兩個人吃飯。他向我提出問題,他說:「凈空法師,今天我請你吃飯,你知道是什么意思?」我說:「不知道。」他說:「我有一個重要問題要向你請教。」我說:「什么問題?」他說:「五逆罪墮阿鼻地獄?!刮艺f:「沒錯?!顾f:「五逆罪當中,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都不容易犯」,三十年前臺灣的社會很安定,臺灣的社會秩序、社會治安,東南亞第一,「破和合僧這一條很多。法師,這怎么辦?」我聽了這一句,我說:「好好吃飯,我們痛痛快快吃飯,不必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顾f:「為什么?」我說:「你好好想想,你這一生當中在哪里遇到和合僧?」他想一想就笑起來,一生當中沒有見過一個和合僧團。
哪一個寺廟里頭的出家人,真正守「六和敬」的?佛講如果四個人以上,你這個道場有四個人以上,都修六和敬的,如果有人破壞這個僧團,墮阿鼻地獄。但是你現(xiàn)在不是六和敬的僧團,你那個僧團里面,住三個、兩個天天都吵架,鬧意見,不是和合僧團。所以我就告訴他:「我這一生當中也走了很多地方,我沒有看到一個六和僧團?!惯@他才恍然覺悟了。沒有,真的沒有。
我在澳洲,住在圖文巴這個小城,我在鄉(xiāng)下買了一個房子,準備自己將來晚年可以進修的,連我住四個人,兩個出家人,兩個居士。我不在的話,就三個人。三個人都吵架,都不和,搞得我沒法子,叫他們?nèi)齻€都離開。你說有什么法子!我是希望他們?nèi)齻€人都在這邊長住,我們共同生活,彼此有個照應。不知,兩個人都不能容,都在我面前說「他很難處」,那個說「他毛病很多」,你說叫我怎么辦?統(tǒng)統(tǒng)走,全都走。和合僧團,我們想一輩子,我想了七十多年,都沒有見到一個。我們過去韓館長領導的這個道場「華藏圖書館」,不是和合僧團。我們今天住在新加坡,「新加坡居士林」也不是和合僧團,「新加坡凈宗學會」也不是和合僧團。現(xiàn)在我們圖文巴建的「凈宗學院」,告訴諸位,還不是和合僧團。真正和合僧團,我看只有到極樂世界去找了,這個世間找不到。
所以現(xiàn)在搞到什么程度?夫妻兩個都不和,再好的夫妻都互相隱瞞。特別是財產(chǎn),所謂私房錢,太太有私房錢,先生也有私房錢,先生瞞著太太 ,太太瞞著先生,不和,你還談什么?哪一個人能夠真正坦誠無私的,對一切人無私無隱,這個世間沒有。所以僧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了。
找不到,我們在三皈依,我們「皈依僧」,那僧找誰?所以我介紹皈依的同修,我說:「你皈依佛,佛是阿彌陀佛?!篂槭裁床火б泪屽饶材岱??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教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皈依的意思,我們聽釋迦牟尼佛的話,我們尊重釋迦牟尼佛,他叫我們皈依哪個,我們就皈依哪個?!葛б婪ā?,就是《大乘無量壽經(jīng)》?!葛б郎梗钦l?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是僧寶。我相信他們兩個很和睦,不會吵架,不會鬧意見。所以實在講我們連三皈依都做不到,自己要提高警覺,自己是假的,不是真的。別人做假的,我要干真的,為什么?我決定要往生凈土,親近阿彌陀佛。那你就得搞真的,不能搞假的。阿彌陀佛在哪里?在《無量壽經(jīng)》里面,凈土三經(jīng),這是阿彌陀佛。
如果今天有人說,佛到這個世間來了,菩薩到這個世間來了,有很多人被迷惑了,被欺騙了。在佛里面,佛菩薩有沒有到這個世間來?有肯定是有來到這個世間,絕對不會暴露身份,這是我們佛門在歷史上兩三千年來的規(guī)矩,身份一暴露,立刻就要走,他不走是假的,是來招搖撞騙的。諸位記住這個原則永明延壽大師的身份暴露,馬上就走了。
這個故事,我們佛門同修都知道。當時的國王是虔誠的佛教徒,發(fā)心齋僧修福,無遮大會。無遮大會是平等的法會,國王今天齋僧請客,就是請出家人吃飯,平等的。雖然是平等的,首席還是幾個老和尚他們?nèi)プ摹@虾蜕幸脖舜酥t讓,首座大家總是推來推去,彼此互相推讓。來了一個不認識的和尚,他跑到首座上一坐,因為今天是平等法會,所以誰也不敢講話了,國王也不好講話了,大家坐下來吃飯。
吃完飯,散會了。國王就問永明延壽大師:「我今天齋僧,有沒有圣人來應供?」永明跟他講:「有?!顾f「什么人?」「燃燈古佛今天來應供。」國王高興得不得了,「是哪一個?」「就是坐在首座上,那個樣子不太好看的邋遢的和尚。」國王一聽到這個事情,趕緊派人四處去打聽,去跟蹤,結果找到了。這個和尚住在山洞里頭,誰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他的耳朵長得很大,比別人大,所以一般人就叫他做「大耳朵和尚」,大耳和尚。找到之后,去的人曉得他是燃燈古佛,磕頭作揖,恭恭敬敬的。他說了一句話:「彌陀饒舌。」說了他就坐化,身份暴露就坐化了。
大家一聽,「彌陀饒舌」,那永明延壽一定是阿彌陀佛了。好,不要緊,燃燈古佛走了,阿彌陀佛還在家里。趕緊回去,報告國王。國王這才曉得永明延壽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歡喜得不得了,立刻就去看永明大師。對方有個人匆匆忙忙來報信,幾乎跟國王撞一跤,「什么事情這么匆忙」?「永明大師圓寂了?!惯@是真的。你的身份暴露了,還不走,假的,騙人的。所以我們在美國聽說,這個人是什么菩薩再來的,那個人是什么佛再來的,說了又不走,很奇怪!他不走,佛門的規(guī)矩,身份暴露一定就走,這個我們相信是真的。身份暴露還不走,肯定是假的。我們一定要了解,所謂「真人不露相,露相不是真人」,露相不走,不是真人。諸佛菩薩、祖師大德這個方式很好,為什么?讓這些冒充的人不得其便,他們沒有法子冒充。
我們要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佛弟子?要依教奉行,要曉得佛教本質(zhì)是什么,特別是我們出家人不能不清楚。佛教原本就是佛陀教育,我們稱佛為「本師」,你們想想,「本師」是什么意思?我們沒有稱佛作「上帝」,沒有稱佛作「主」,沒有你佛作「父」,沒有這個稱呼。我們稱佛為「本師」,我們自稱為「弟子」,我們跟佛是「師生」關系,這很明顯,怎么會迷惑?本師,他是我們根本的老師。正如同從前儒家,念孔子書的人,尊稱孔老夫子為「先師」;先師跟本師是同一個意思,最先的這個老師。所以一定要曉得,學佛跟佛是師生關系;師生關系就是教學,不是宗教。
我們佛弟子供養(yǎng)佛菩薩的形像,經(jīng)典里頭都有說明。第一個意思是報本反始,報恩,紀念的意思;我們對于根本的老師,念念不忘。對于本師不忘,眼前的老師我們一定會尊重,一定會孝順。正如同我們民間一樣,我們對祖宗不忘,哪有不孝父母的道理!這個用意很深。第二個意思是見賢思齊我們看到佛菩薩,知道他也是凡夫修成的,我們今天在凡夫位,要向他學習,希望我這一生當中,也能到他的地位,我也能成佛,我也能成菩薩,他是我們的榜樣。用意在此地,全都是屬于教育。
佛菩薩教我們什么?三皈依是入門。三皈依,在佛家講是拜老師的儀式,你正式拜老師。老師把修行的總綱傳授給你,這三條是佛家教學的總綱領。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jīng)》上講得好,「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這就是三寶。佛寶是覺,法寶是正知正見,僧寶是六根清凈,一塵不染,所以三寶是「覺正凈」。換句話說,特別是出家弟子,你要修「覺正凈」,那你就是三寶的代表人。如果你還是「迷而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凈」,那你是假的,不是真的。
世尊在這部經(jīng)前面一段教導我們「形像鮮明」,那個用意很深。我們在社會上,一舉一動,要給大家做好的形象,我們替佛爭光。人家一看,「這是佛弟子,佛弟子道德之人」,他對你生尊敬心。這一樁事情,諸位要細讀《印光大師文鈔》,印光大師對于這樁事情,真的叫感慨萬千。什么事情?清朝順治皇帝把出家人考試廢除了,印光大師每想到這樁事情就很難過。
在中國古時候,出家不是一樁容易的事情,要經(jīng)過考試。為什么?出家人不但是道德之人,還是高水平的道德之人。出家人是帝王師,換句話說,皇帝以你為老師。所以出家人由誰來考試?皇帝來考。就是他要看看,你夠不夠資格做我的老師?你夠資格做我的老師,他發(fā)證書給你,那個證書叫度牒。你拿到度牒,不論你到哪個寺廟、跟哪個和尚出家都可以,看你自己的緣分。你沒有度牒,出家是犯法的。度牒是經(jīng)過考試。
一般常識的考試,跟進士等同;換句話說,就是一般學問你要達到進士的水平,還要考佛教的經(jīng)論,通過兩層考試,所以那個時候的出家人地位高。因為一般社會上的作官的這些人,他們得的最高學位是進士。中國從前秀才、舉人、進士,就像我們現(xiàn)在的學位一樣,學士、碩士、博士,進士就是最高的學位。出家人學術的修養(yǎng)要達到進士的水平,然后再進修佛法,你當然可以做他的老師。所以上從帝王,下到文武百官,見到出家人他不能不拜。你的道德學問都高過他,他在社會上處理政務,遇到疑難雜癥,都向出家人來請教,出家人社會地位高。
順治皇帝當時也是一片好心,他想到出家是個好事情,何必這么麻煩,這么樣刁難,限制許許多多想出家的人不能出家。哪里知道,這個制度廢除之后,對當時有一些好心人是有利的,流弊到今天,問題產(chǎn)生了。你的學問、你的道德不足以為社會大眾的模范,出家人的素質(zhì)一落千丈,社會人瞧不起出家人,確實比不上天主教的祖父、基督教的牧師。為什么?我教過天主教,他們的神職人員,最低的程度要高中畢業(yè);沒有初中畢業(yè)的,也沒有高中肄業(yè)的,都是高中畢業(yè)、大學畢業(yè)。然后再經(jīng)過神學院三年的訓練,你才能取得神職人員的地位,才能當一個牧師,當一個祖父,當一個修士,當一個修女;再往上提升,還有研究班,有研究院。
我在臺灣教過天主教的一個研習所,那個時候是亞洲主教團辦的「東亞精神生活研習所」,里面的學生,他們的學生是很高級的,一般都是大學畢業(yè)、神學院畢業(yè),曾經(jīng)從事神職工作三年以上選拔出來的,那就等于是接受多元文化,了解各個宗教里面精神生活這個課程。當時這個研究院的院長是羅光,羅光邀請我講「佛教精神生活」。確實他們的水平高過我們太多太多了,我進入輔仁大學后面「多瑪斯神學院」,我去參觀他們的生活學習,我們佛法不能跟人比,為什么社會上對于神父、牧師那么尊重?有道理。我都尊重他們,我都敬佩他們,我們不如他們,確實有規(guī)有矩、有模有樣。不像我們是一團糟,沒有規(guī)矩。我跟他們往來,種下很好的印象,很值得我們學習。
「形像鮮明」,佛這一句話我們不能不重視。如果把佛的教誨,都是《阿難問事佛地兇經(jīng)》里面的教訓,你要不細心去體會,認真去學習,那就是古人講的:「地獄門前僧道多。」我們將來的前途一片黑暗。念佛也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你把佛教形象破壞了,現(xiàn)在許許多多人把這個事情疏忽了,沒有注意到,有意無意之間破壞佛教形象,等于破和合僧。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