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兇經(jīng)講記 第三十二卷
第三十二卷
諸位觀眾,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兇經(jīng)講記》第八十面,我們看末后這三句:
【戒貴則尊。無往不吉。豈有忌諱不善者耶。】
《講記》里頭這一段文,我念一念,在倒數(shù)第九行?!附滟F則尊,無往不吉」,佛門戒律精神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兩句是戒律的總綱,世尊為弟子們制定戒律再多,都不超過這兩句?!钢T惡莫作」是小乘戒,是對自己的;「眾善奉行」是菩薩戒,是利益眾生的,這兩句把世尊一生所講的戒行全都包括盡了。要做到絕對不惱害眾生,我們一定要遵守。一切時、一切處,讓眾生因我而生煩惱,我就錯了。天天要檢點,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改過自新,這樣才能夠積功累德。
「與人為善,成人之美」,是善行中最可貴的。這兩句話,同修們都懂,也都會說,要怎樣去落實,怎樣去把它做到,真正變成自己的德行?具足這樣的德行,你在這個世間無論做什么事情,可以說無往而不利。明顯的,你做的都是好事,利益社會的事,利益眾生的事,你會得到許多善緣幫助你,你會遇到一些好人幫助你;冥冥當中,諸佛護念,龍?zhí)焐粕褚苍趲椭悖阅阕鍪虑榫秃茼樌?,哪有不吉的道理?「豈有忌諱不善者」。這里頭說,人所避忌而諱言者,如人心中恐怖不祥之事,當我們明了「道護為強」的道理,這些忌諱自然就消除了。
我們今天早晨看到美阿戰(zhàn)爭爆發(fā)了,非常之不幸,全世界的人都在關(guān)注,對這個事情感到不安。如果我們把這些大道理,前因后果都搞清楚了,然后才知道這件事情不能避免。我們?nèi)绻鎸ΜF(xiàn)實?更應當順從佛陀的教誨,斷惡修善,老實念佛,求生凈土。《無量壽經(jīng)》上講得很透徹,念佛的人能不能往生,在最后的一念;臨終時候最后一念,他是念「阿彌陀佛」,心里頭希望求生凈土,他有這個愿,「信愿行」統(tǒng)統(tǒng)都具足了,一念就超生死!這個道理,我們今天要告訴大家,災難來的時候,不怕!這個世間太苦了,極苦世界有什么值得留戀?災難沒有來,不可以死,你不能自殺,自殺有罪,絕對不可以的;災難來的時候,正好求往生。
所以我們看到九一一紐約世貿(mào)大樓被炸的時候,我們在畫面上看到有很多人跳樓。跳樓都能往生,只可惜他不懂;他要懂,彈出來之后,心里念阿彌陀佛求生,決定往生。他頭腦清楚,他一點都不迷惑,最后一念是阿彌陀佛,最后一個愿望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災難來的時候,最重要是「不驚不怖」,絕不驚慌,絕不恐怖,你去的地方好,去作佛去了!但是一驚慌、一恐怖,給諸位說,三惡道去了,關(guān)鍵的時刻!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再大的災難,對我們來說,我們都平常心看待。萬緣放下,真正做到「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你先把這個條件取得,西方世界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先要做一個上善之人,什么時候到極樂世界去都沒有問題。取極樂世界是隨心所欲,決定有把握,一絲毫疑惑都沒有,這個在現(xiàn)前比什么都重要!再看底下的經(jīng)文,在八十一面:
【道之含覆。包弘天地。不達之人。自作 礙】
這個『道』是指真心,我們現(xiàn)在一般人講的真理,在佛法里面講「諸法實相」,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實相,這是大道。它的包含,它的覆蓋,是盡虛空遍法界,為什么?《華嚴經(jīng)》上說得很清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心性變現(xiàn)出來的,是真心本性。經(jīng)上是這么說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唯心所現(xiàn),唯識所變」。「道」就是講的心跟識,能現(xiàn)能變,所以『包弘天地』。
『不達之人,自作 礙』,「不達」是不通達這個事實真相,于是他自己隨順妄想分別執(zhí)著,那就造成障礙了;真正通達明了,《華嚴經(jīng)》上所說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一句是佛在此地點醒我們,我們學佛要以這個為目標,這個目標在一生當中達不到,另外一個方法就是「老實念佛,求生凈土」。生到極樂世界,這四句你自然就明了。下面經(jīng)文說:
【善惡之事。由人心作。禍福由人。如影追形。響之應聲?!?/P>
后面兩句是比喻。人造善,必定得福報;人造惡,一定得災禍。所以禍福從哪里來的?是我們自己造作的。自己造,當然還要自己受,自作自受,別人不能代替的,別人也不能夠化解的;換句話說,別人也沒有能力把你的福加一點,或者把你的禍減少一點,那都是不合理的講法。業(yè)因果報確實絲毫不爽,這是正理,我們一定要懂。
這一次美阿的戰(zhàn)爭,我們也是擔心冤冤相報。這兩方面的仇恨愈結(jié)愈深,世界就不會有安定和平,麻煩在此地。我們明了,我們自己要知道警戒,對于一切人、事、物,一定要用善意,善因結(jié)福果。不可以惡意對人,不可以惡意對一切眾生,要知道因果可畏!再看底下這段經(jīng)文:
【戒行之德。應之自然。諸天所護。愿不意違。感動十方。與天參德。功勛巍巍。眾圣嗟吧。難可稱量?!?/P>
戒律里面,凡是律己的,像十善,它上面加上一個不,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加上個「不」,這是禁戒,禁止我們的,五戒也是如此,這是屬于自利的。凡是利益眾生的,這是菩薩戒,譬如我們不殺生,不殺生是自利,我不但不殺生,我還能夠放生,我能夠時時刻刻幫助眾生、救護眾生,這就是菩薩戒了。因此,持戒不僅僅是持自利的小乘戒,更應當要修學利益眾生的大乘戒,這個福報才能大。福大,我們才能幫助許許多多苦難眾生。而諸位必須記住,救度一切苦難眾生,最重要的是幫助他轉(zhuǎn)迷為悟,我們要認清一點。這就是佛家常常講的法布施,佛在一切經(jīng)論里面贊嘆法布施,說的是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都不如為那個眾生說四句偈的功德大;四句偈可能讓那個眾生開悟了,財布施沒有法子教人開悟。
由此可知,財布施重要,現(xiàn)在世間難民很多,他們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沒有居住的房子,迫切需要財布施,社會上不少慈善事業(yè)家都已經(jīng)在做。但是眾生為什么會遭這些苦難,這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苦難的根源究竟在哪里,要如何從根本上把這個問題化解?這就要靠法布施。所以法布施的功德決不是財布施能夠相比的,道理就在此地。今天我們遇到這么大的災難,我們真正懂得佛法,知道一些道理,知道這些業(yè)因果報,知道解脫的方法,我們的心安了,沒有恐怖了,沒有顛倒妄想。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在什么場所,無論遇到什么災難,我們都是歡喜心,這個功德利益大,這個不是財布施能夠相比的。所以一切布施當中,法布施為第一,道理就在此地。
佛在此地特別著重『戒行之德,應之自然』。這個「應」是感應。我們真正修行,沒有戒行是假修行,你信佛有什么用?明理又有什么用?必須把佛在經(jīng)典講的道理、教訓,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這才管用,這叫「戒行」;有德于心,有德于身?!笐匀弧?,佛這一句話講得好,這就是說明業(yè)困果報絲毫不爽。
『諸天所護,愿不意違』,這是天神、護法神都護持你,你有愿一定可以達到,所謂是「有愿必成」,「愿不意違」就是有愿必成。你的愿當然是善愿,肯定是利益眾生的愿,決不是求自私自利;求自私自利,你戒行之德已經(jīng)被破壞了。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社會,這是大德。不要想自己的利害得失,不要想這個。全心全力,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為社會服務,為苦難眾生服務,盡我們的能力去幫助這些苦難的人。縱然沒有這個機緣,我們自己在家里或在道場,「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我這個念佛不是為自己,聲聲佛號都為全世界苦難眾生、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這個功德無量無邊。如果你念佛都是為自己,這個功德很小,災難不能夠避免。念念為世間、為世界,這個力量大,你跟諸佛菩薩的心愿結(jié)合在一起,諸佛菩薩起心動念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我也用的是這個心,念念都不改變。這個樣子,我們的心同佛心,我們的愿同佛的愿,我們的行自然就同佛之行?!笐匀?,諸天所護,愿不意違」,必定得這個殊勝果報。
『感動十方,與天參德,功勛巍巍,眾圣嗟吧』?!副娛ァ故侵T佛菩薩都贊嘆。我們起心動念感動的范圍,完全看你的心量大小,如果你心量很大,我每一句佛號,每一聲佛號,都是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苦難眾生而念的,你必定感動十方三世。你說「我為今天整個地球全世界苦難眾生而念的」,你的感動只能感動娑婆世界六道的天神,出不了娑婆世界。為什么?你心量小。一定要拓開心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中國諺語常講「量大福大」,量小哪里來的大福?量一定要大,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一段經(jīng)文就完全都兌現(xiàn),就落實了?!概c天參德」,因為你的心行稱性,你的心行與天地萬物融合成一體,這「參德」?!腹孜∥ ?,這是說你的功德之大!「眾圣」,這是一切圣賢人,沒有不贊嘆你的。戒善之德不可思議,贊嘆不盡!我們讀這段經(jīng)文,應當要發(fā)大心,修真實的功德,不辜負佛陀慈悲的教誨。下面這一段,八十三面:
【智士達命。沒身不邪。善如佛教。可得度世之道?!?/P>
『智士』是講一個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通達明了因緣生法、自然之理,這叫「知天命」。不但知道自己,天地萬物沒有一樣不知道,所以他真正能夠盡形壽,『沒身』就是盡形壽,不但沒有邪行,邪念都沒有,這是我們要學習的?!荷迫绶鸾獭?,這個「善」字說得好,一切都順從佛陀的教誨,對佛陀的教誨沒有疑惑,能懂,能理解,能夠依教奉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如佛陀的教誨,決定不違背。這樣修行決定『可得度世之道』,「度世之道」是說了生死、出三界。
經(jīng)文講到此地,是這部經(jīng)世尊為我們說的四樁事情,也就是這部經(jīng)的四個大段落,四個大單元。為我們說明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這個世間,應該怎么生活、怎樣工作、怎樣處事待人接物,總的綱領(lǐng)原則就是這八個字:「沒身不邪,善如佛教」。「沒身」是到死,都沒有一個邪念,當然你就不會有邪行。什么是我們生活行為的標準?佛陀的教誨。所以經(jīng)一定要讀,一定要熟讀。當我們起心動念,立刻就想到佛在經(jīng)上教我們怎么做的,你念得熟,你才能想得起來;如果你不熟,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你必定是隨順自己的煩惱、隨順自己的意思去做,那就是邪知、邪見、邪行,你就錯了。這一點非常重要!要想自己在這一生不造業(yè),不隨順佛陀教誨,那是很難辦到的,可以說根本辦不到。我們再看下面這段經(jīng)文,第八十四面:
【阿難聞佛說。更整袈裟。頭腦著地。唯然世尊。我等有福。得值如來。普恩慈大。愍念一切。為作福田。令得脫苦?!?/P>
阿難尊者在此地代表我們大眾,聽了佛這四番開示之后,表達自己感恩之心?!焊卖?,頭腦著地』,這是禮節(jié),向佛行最敬禮。下面是他說的話,『唯然世尊』,「唯」是表示對佛的教誨誠信到極處;「然」這個字意思很深,然而還有許多人沒有遇到佛法,沒有聽到佛的教誨?!肝ā故俏覀冞@批有福的人聽到了,「然」而還有許多沒有聽到的,它的意思都包括在這兩個字當中。我們這些人有福,能夠遇到佛,『值』就是遇到。佛的恩德、佛的慈悲,太大了!
『愍念一切』,「一切」是指九法界有情眾生,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作福田?!毫畹妹摽唷?,如果佛要不出世,佛要不教化我們,我們對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道理,我們怎么會懂?不可能!世間確實有一些的人,譬如我們今天講的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他們的智慧,他們的覺悟,都不能跟佛比,在佛法里面不稱他們?yōu)椤刚X」,原因在哪里?為什么佛門里面稱正覺,他們不稱正覺?第一個,他們沒有離開妄想分別執(zhí)著,這是凡夫;第二個,他們的心量很小,心量不大。世間這些聰明才智,為自己一個國家想,盡忠報國,這很不錯了,他沒有為世界想;他為世界想,他沒有為虛空法界想,所以他的愿力、他的心量不如佛菩薩。佛菩薩無我無私,他還有我有私。有我有私,心量不大,他就不叫正等正覺。唯有佛菩薩稱正等正覺。這些我們必須要知道,必須要學習,一定要把自己的心量拓開,要像佛一樣,「愍念一切,為作福田,令得脫苦」。只要心量大,愿力大,自行化他,都是眾生的福田,都能夠感動一切眾生。請看八十五面經(jīng)文:
【佛言至真。而信者小。是世多惡。眾生相詛。甚可痛哉。若有信者。若一若兩。奈何世惡。乃弊如此。】
這是阿難尊者非常感嘆而痛心的一段話,實在講就是我們現(xiàn)前社會的寫照。最重要的,我們要認真反省「我是不是阿難所說的?」佛所講的話,我們今天把它搜集起來,稱之為《大藏經(jīng)》?!洞蟛亟?jīng)》里頭字字句句都是真實語?!褐琳妗唬鎸嵉搅藰O處,不但沒有妄語,一句廢話都沒有??墒窃趺礃樱俊盒耪呱佟?,這個地方講的是「信者」,不是指世間一般人,一般人沒有接觸佛法,談不上信與不信。此地「信者」是指什么?指佛門四眾弟子,在家出家四眾弟子。在家,受過三皈五戒、受過菩薩戒,出家受過三壇大戒,信不信?這就難了!甚至于出家的老法師一生都不信,這個話是當年李炳南老居士給我講的。此地這幾句話,就是說明信與不信。
『是世多惡』,這是講末法時期,如果我們心里面還有貪嗔癡慢,還有是非人我,還有嫉妒不平,我們不信。信的標準是什么?在《無量壽經(jīng)》經(jīng)題上都寫得很清楚,「清凈平等覺」。真正信佛,你心地清凈,一塵不染。真正信佛的人,心地平等,沒有高下。真正信佛的人,自然具足十善眾戒,不需要學,自然具足。真正信佛的人,自自然然放下,哪有放不下?所以從佛這些教誨,我們仔細一觀察,就把自己的毛病都找出來了。我們現(xiàn)在如何從不信回過頭來誠信,這是我們當前要下功夫的。不要以為我已經(jīng)信了佛,你那個信是假信,不是真信,那個信不管用!真信的人一定落實,真信的人決定具足戒定慧;與戒定慧不相應,那怎么能叫信?
這個世間「多惡」,總而言之是五濁惡世?!笎骸咕褪潜娚毡榈脑焓異簶I(yè),這個世就叫惡世。眾生心里所想的,口里所說的,身體所造作的,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嗔癡慢,這是惡世。『眾生相詛』,「相詛」就是互相謾罵,這個現(xiàn)象到處都見到,佛門里面也不例外,大雄寶殿里面出家人在吵鬧,真的是目中沒有佛菩薩。阿難尊者在三千年前看到現(xiàn)在這個現(xiàn)象,悲痛,『甚可痛哉』!
『若有信者,若一若兩』,千萬人當中真正信的不過是一、二而已。我們在《講記》八十五頁,倒數(shù)第二行,諸位看「若有信者,若一若兩」,這也指信者只有萬分之一二,正如佛在《金鋼經(jīng)》上所說的:「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否?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后,后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购笪灏贇q,就是指我們現(xiàn)在這個時代。什么人能信?持戒修福;不是持戒修福,他不會相信。比例太少了,所以佛教衰微。什么人能在這個時代把佛教再振興起來,那他就是興教的祖師大德。從哪里做起?從本身做起。一定要依教奉行,把佛陀的教誨真正做到。阿難這個感嘆的話,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完全體現(xiàn)了。最重要的是讓我們自己認真好好的反省。我們看這個單元末后這一段:
【佛滅度后。經(jīng)法雖存。而無信者。浙衰滅矣。嗚呼痛哉。將何恃怙。惟愿世尊。為眾黎故。未可取泥洹?!?/P>
這是阿難尊者大慈大悲代我們祈請,求佛在世。佛滅度之后一直到今天,確實經(jīng)法雖然存在世間,尤其是現(xiàn)代印刷科技發(fā)達,經(jīng)典得以普遍的流通,這是過去時代所沒有的。經(jīng)典雖然能夠普遍流通,沒有人信,諸位要記住,此地這個信,包括解行證;「信解行證」沒有了,佛法還是衰滅。怎樣佛法才能夠常住世間?真正有信解行證的人,佛法就住世。我們希望幫助正法久住世間,那你就不能不認真努力修行。后面的話是阿難非常悲痛,祈請世尊加持,『嗚呼痛哉』!『將何恃怙』,「恃怙」是依靠,就像小孩依靠父母一樣;佛法要不在這個世間,世間人苦,這些人他靠什么?末后祈求,『惟愿世尊,為眾黎故』,「眾黎」就是指一切眾生,為一切迷惑顛倒苦難的眾生,佛不能入涅磐,佛要常住在世間。阿難的祈請,佛有沒有答應?這個后面沒有經(jīng)文,佛大慈大悲,哪有不答應的道理!所以在中國這個土地上,歷代都有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示現(xiàn)各種不同的身份,救苦救難!我們讀這段經(jīng)文,如果真正有啟發(fā),先求自己,要發(fā)真心,要發(fā)弘愿,依教奉行,做如來的真實弟子,好,今天時間到了。
微信分享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