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兇經(jīng)講記 第三十五卷
第三十五卷
諸位觀眾,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兇經(jīng)講記》第九十七面第二行,我們看經(jīng)文:
【大盜后大富。錢財恒自滿?!?/P>
這兩句就是說一樁事情。我們在這個世間,無論是在哪一個國家地區(qū),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沒有一具不想發(fā)財?shù)?。提到賺錢大家都有興趣,真是不分國家種族。這個錢并不是我們用什么方法賺得來的,那是不可能的,中國從前的人懂得,現(xiàn)在人懂得的不多。以前人知道是命中注定的,看相算命都看你有沒有財庫,你財庫里頭有多少財。如果你命中有財,在這個世間經(jīng)營任何一個行業(yè)那是緣,你都會賺錢,你財庫多你賺得就多,少就賺得少。如果命里沒有財,用什么方法都不賺不到。不要以為別人經(jīng)營這個生意很賺錢,你試試看,你跟他同樣去經(jīng)營,你不見得會賺錢??墒鞘篱g人希求財富、希求聰明智慧、希求健康長壽,這些在佛法里面都可以得到的,正是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yīng)」。佛是怎樣幫助你的?佛把發(fā)財?shù)脑蚋嬖V你,聰明智慧、健康長壽的原因告訴你,你要去修因,有因必定會結(jié)果。如果你不懂得修因,妄求,尤其是非法的希求,是決定得不到的。所以世間求財、求長壽的人很多很多,究竟幾個人得到了?我們從這個地方冷靜去觀察。
佛在這個經(jīng)上告訴我們,前面讀過的「不殺得長壽」,人心地慈悲,愛護(hù)眾生的生命,時時刻刻發(fā)心保護(hù)這些生命遇到危難的眾生,我們幫助他,讓他平平安安度過災(zāi)難,這是屬于無畏布施,這是長壽之道。今天跟我們講「不盜」,這是屬于財布施。所以諸位同修一定要曉得,修財布施得財富,修法布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佛在大小乘所有經(jīng)論里面常常教導(dǎo)我們,日日夜夜在喚醒我們,而我們不能夠接受,不能夠完全相信,于是也就沒有法子真正去依教奉行,所以果報不彰。我年輕的時候?qū)W佛,我對于經(jīng)典里面所講的話我相信,我依教奉行。早年我不少的同學(xué)、長者、前一輩的老和尚,見到我很多都感慨的說:「凈空法師人很聰明,可惜沒有福報,而且還短命?!惯@些話我聽多了,我自己也很相信。我也沒有求福報,我也沒有求長壽。選擇這個行業(yè),出家這個行業(yè),我跟諸位同修講得很多,這個行業(yè)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不僅僅佛教是社會教育,所有宗教都是社會教育。我們看看創(chuàng)教的釋迦牟尼佛,一生教化眾生,講經(jīng)說法就是給大家上課,每天八個小時,四十九年沒有休息過,這樣的敬業(yè)精神,自古至今找不到第二個,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了模范。
「不盜」,范圍非常之廣泛。我們今天有許許多多同修從事于工商業(yè),總希望找法律漏洞能少繳一點稅,我們叫漏稅。漏稅是盜戒,偷誰的?偷國家的。偷國家的這個罪可重了!國家的財物是人民所納的稅,納稅的人有多少,你的債主就有多少,你說這還得了!欠一個人的債好還,欠全國人的債這就難還。如果是僧團(tuán),那個麻煩更大,僧團(tuán)叫十方道場,過去、未來十方世界所有出家人都有份。十方道場,要是盜這個道場里面這些物品、錢財,那個麻煩就大了!佛在經(jīng)典上講,你造逆十惡罪佛都有辦法救你,盜常住物佛沒有法子救你,你就知道這個多嚴(yán)重。我們怎樣受持這條戒?要從內(nèi)心里面把占別人便宜的念頭斷掉。對人、對事、對物,絕對沒有絲毫占別人便宜的念頭,這條戒才能做得圓滿。不能有控制的念頭,不能有占有的念頭,你會得大自在,你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
施財?shù)秘敻?,古今的例子太多太多了。財愈施愈多,絕對不要占有,絕對不要把這些錢財存起來,那就錯了。錢財叫通貨,「通」是流通、活的,你要把攢積起來,那就變成死的,死的哪來的福報?現(xiàn)在有很多同修都知道凈空法師很有福報,福報從哪來的?學(xué)佛之后天天布施。你們給我的供養(yǎng),我一分錢都不收,統(tǒng)統(tǒng)拿去布施。這一次你們大家對我供養(yǎng)的這些錢,我們拿去做光碟,這四十個小時講完之后,我們從錄像里面做光碟來流通,完全免費布施供養(yǎng)。我也不會問大家要錢。錢多,多做,錢少,少做,沒有錢最好,沒有事做。所以沒有錢最幸福。錢這個東西害人,你看看中國這個文字,「錢」字什么意思?這里有一堆黃金,那個地方兩把刀子伺候你,這就叫錢,要命的。所以趕快舍掉,就沒事了,就平安。這是『不盜后大富,錢財恒自滿』。下面這是五戒里面第三「不淫」,在家的時候不邪淫:
【不 香清凈。身體鮮 芬。光影常奕奕。上則為大王?!?/P>
「大」這個字可能是一個錯字,我們這個備注里頭也有,應(yīng)當(dāng)是「天王」,這個意思才圓滿。我們能夠斷淫欲,你的心就清凈。心清凈,身一定清凈。心是身之主宰,你的身心清凈,外面的環(huán)境就清凈,境隨心轉(zhuǎn)。這幾天我收到一些傳真電子郵件,多半都是從美國、加拿大傳來的,問我「現(xiàn)在災(zāi)難來了,怎么辦?到哪個地方去躲避?」跟諸位說明,今天的災(zāi)難是全球性的,一切眾生共業(yè)所感,躲不過!什么地方最安全?你的心地清凈就最安全??v然災(zāi)難遇到了,也一絲毫恐怖都沒有,不驚不怖,這樣念佛決定往生。如果不念佛,沒有這個意愿往生,你的心是安靜的,沒有恐怖、沒有驚慌,死了以后也生天,也是天人。最怕的是慌張、恐怖、驚嚇,這個麻煩大了,在這種心態(tài)之下,墮三途。我們學(xué)佛能夠?qū)W到這一點,你這一生就沒有空過。這個世間很苦,有什么值得留戀!
佛教導(dǎo)我們要發(fā)菩提心,要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事情怎么做?怎么落實?首先要把我們惡的念頭放下,從這里做起。哪些是惡的念頭?我們依照佛在經(jīng)典里面的教誨,殺、盜、淫這是惡的念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是惡的念頭,貪、嗔、癡、慢這是惡的念頭,在日常生活當(dāng)中對人、對事、對物要把這些念頭放下。什么是善的念頭?最善的念頭是念佛。我們平常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最善,究竟圓滿!但是一般人不知道。我們在講席當(dāng)中有詳細(xì)說明,說過多次,不僅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我們講經(jīng)說法,「南無阿彌陀佛」是總題目,即使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一切眾生說無量無邊的法門,也離不開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這一句名號是整個佛法的總綱領(lǐng)、總歸宿,這是善中之善,沒有比這個更善。這個道理很深、很廣,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那得要用一點時間,深入經(jīng)藏??墒俏覀冸m然搞不清楚、搞不明白,你要是真正肯相信、肯老實念,也有一定的好處。念久了得定,在凈宗講,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能開智慧,你自然就明白了。 但是要怎么念法?諸位同修必須要記住,我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不是為我個人,為我個人是自私自利,你心量狹小,你念這句佛號功德很有限,能不能往生不可靠。應(yīng)當(dāng)怎么念?我念這句佛號是為全世界苦難眾生,這個功德就大了。為什么?心量大,量大福大,絕對不為自己。求佛菩薩保佑整個世界苦難眾生,不是為自己,不是為我一家,也不是為這個小道場,也不是為了這個小地區(qū)。這樣念,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凡圣同居士,品位不高,為什么?因為你心量不是真大,你才只包容這個地球而已。那別的星球?你就沒有代他念。這個地球不錯,別的星球沒有照顧到,科學(xué)家跟我們講還有星際戰(zhàn)爭,這個宇宙還是不太平。所以你就曉得諸佛菩薩他們念佛不是為一個星球、一個星系、一個世界,不是的!他們那一聲佛號是為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而念的,人家成就大了?!感陌?,量周沙界」,我們有沒有學(xué)會?不僅僅念佛的時候我們的心量是這么大,在日常生活當(dāng)中處事待人接物,我們都是用這個心量,這個心量是真心,諸位要知道,真心是沒有界限的,一有界限心量就小了。
所以 欠中國老祖宗所造的這些文字,是智慧的符號,讓你在這個符號里面看,你會開悟。我們常常見的「思想」,「思想」不是真心,「思想」是妄心,是某個人的「思想」,那就是某個人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不是真的?!刚娴摹故鞘裁??真的,思跟想沒有了,那就是真的。你看看「思」,思是什么?分別,心里頭畫了好多格子,分別了?!赶搿故鞘裁??心里頭有個幻相、有個妄相,不是真心,真心沒有分別,也沒有虛幻的相。所以你把那個田字拿掉,把那個相拿掉,底下那叫真心。真心沒有界限,盡虛空、遍法界。所以才有一絲,完了,真心就變小了,小到最后夫妻兩個人都會打架,都不能夠包容,你說可憐不可憐!一般學(xué)術(shù)界講「思想」好,思想不是好東西,不思不想就好了。這個道理在佛門里面講得很多,《六祖壇經(jīng)》里面所說的,惠能大師講「本來無一物」,這一句話意思很深。有一物就是妄想分別執(zhí)著,無一物是離一切妄想、分別、執(zhí)著?;菝髯粉櫫姘阉业搅?,本來是有意要害他的,結(jié)果想想人家真的是得道之人,念頭一轉(zhuǎn),向他求法,他只教他「不思善、不思惡;正在這個時候,如何是明上座本來面目?」這一句話把他點醒了。凡夫跟圣人的差別就在此地,圣人沒有妄念、沒有念頭,真心離念。用真心就是圣人,用妄心就是凡夫。妄心是什么?思想。你日常過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你用思想「我的想法、我的看法」,你是凡夫,諸佛菩薩沒有思也沒有相,差別就在此地,這是大道理。
如何把我們的心定下來?凈宗的方法就是教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好好去念、認(rèn)真去念,把你的妄想分別執(zhí)著打掉,用這個一念代替所有的妄念。用這個方法,到最后這一念也沒有了,你就成就了。所以這一念是手段、是方法,不是目的。念到最后所有妄念都沒有了,只剩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也不要了,你就圓滿成就了。這個法子高明!
我們看五戒前面三條,果報非常殊勝。即使沒有意思求出三界,在六道里面也是天人的果報。淫欲是屬于貪,貪嗔癡里面這一分所攝的。殺生是屬于嗔恚,嗔恚點的成分多。盜是愚癡,真正有智慧的人絕對不會做這個傻事情。再看第四條,第四條是戒妄語,不妄語你真正能夠做到。經(jīng)文在九十八面:
【至誠不欺詐。為眾所奉承。】
現(xiàn)在這個社會,人與人互相欺瞞,這是錯誤的。我們對人,既然學(xué)佛了,就要聽佛的教誨,我們用至誠心待人。『至誠』,真誠到極處。也許有人說:「別人都欺騙我,我用誠心待人,那我不就是處處都要吃虧?處處要上當(dāng)?」沒錯!這一生多吃一點虧、多上一點當(dāng),來生好。這一生不肯吃虧、不肯上當(dāng),來生是三惡道,這個帳我們會不會算?這一生的時間短,縱然活一百歲也剎那之間過去了。我二十二歲到臺灣,今年七十五歲,想到那個時候,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樣,時間過得太快了!所以聰明人要為來生著想,不要想現(xiàn)前,你的眼光看得遠(yuǎn)、看得深。佛菩薩看得清楚、看得究竟、看得圓滿,聽佛菩薩、跟佛菩薩走肯定沒錯。我們不能告訴別人的事情,決定不是好事,要是好事哪有見不得人的道理?心地光明磊落,別人對我們誤會,不必放在心上;別人對我們的侮辱,甚至于對我們的陷害,也不必放在心上。要記一切眾生的好處,不要把一切眾生不善放在自己心里,這個比什么都重要。讓自己的心純善純凈,善凈到了極處,這個人就成菩薩、成佛,這才是一條光明的大道。
我們不能被世俗知見迷惑了,要常常親近佛菩薩。佛菩薩在哪里?經(jīng)典就是佛菩薩,常常讀誦大乘經(jīng)典,依教奉行。所以真正做到至誠不欺,自自然然得到大眾擁擠。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幫助別人對自己有真實的利益。我們不肯幫助別人,你就得不到別人的幫助。所以在家里面要孝養(yǎng)父母,比什么都重要!你要把這個盡孝,就是照顧父母、幫助父母,要做出很好的一個樣子,讓你的兒女看,讓你的親戚鄰居看,這是社會教育,無量功德!低 的兒女長大了會孝順你。你對父母漠不關(guān)心,不能全心全力照顧,你的兒女看在眼里,到他長大了,他是依教奉行,他對父母也漠不關(guān)心,為什么?「你過去對你父母就這樣!」他就學(xué)會了,你說關(guān)系多大!我們能照顧社會老人,將來自己老了,自自然然有一些年輕人來照顧你,因果報應(yīng)絲毫不爽。我們今天看到老人討厭他、嫌棄他,到你自己老了,年輕人看到你也討厭你、也嫌棄你,果報就在眼前,不遠(yuǎn)!漸漸就輪到自己頭上來了。所以我們要想到自己將來有好的果報,現(xiàn)在先要修因。要幫助苦難的人,要幫助老人、幫助身體不好的人,一定要想到:「我將來要有這一天,也會有人幫助我?!刮覀儾环N這個因,將來這個殊勝果報就沒有了。最后這一條:
【不醉后明了。德慧所尊敬?!?/P>
這是五戒最后一條「不飲酒」。灑是能夠迷惑人,讓人喪失智慧,失掉理智。灑醉之后亂性,他才造作許許多多的罪業(yè)。佛在經(jīng)上常常勸導(dǎo)我們:「愿得智慧真明了」。如何得智慧?世間人常講「遠(yuǎn)離酒色財氣」,你就得智慧了。你要是迷在五欲六塵當(dāng)中,你哪里有智慧?你怎么會不做錯事?做錯事在這一生當(dāng)中所受的災(zāi)禍,佛跟我們講叫花報,更重的果報在三途,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夠不警惕。這一條戒雖然是遮罪,我們要知道它的過失、它的嚴(yán)重性,一定要遵守。『德慧所尊敬』,世間有道德的人、有智慧的人,他對你尊敬。下面這一首是總結(jié):
【五福超法出。天人同儔類。所生億萬倍。真諦甚分明?!?/P>
就前面偈頌里面來看,在這一段里面,第一首不殺生,果報是長壽。第二首不偷盜,果報是富貴。第三首不淫欲,果報是清凈。第四首不妄語,我們一般講你在社會當(dāng)中建立良好的信譽(yù),你有榮譽(yù)、你有信心。第五不飲酒,你有智慧。人能夠這樣的修行,自然身心清凈。心里面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這是真正的幸福。心清凈,身就清凈,身心清凈,環(huán)境就清凈,大乘經(jīng)上常說「若能轉(zhuǎn)境則同如來」。我們今天生在這個世間,這個世間人造不善業(yè)的太多太多了,而且造的非常嚴(yán)重,我們也不免受到連累。但不管怎么說,我們與這個時代的眾生有共業(yè)。因此,我們自己也清楚,我們到這個世間來,是不是應(yīng)劫而來的?也就是我們過去、今生所造的罪業(yè),是不是在這個階段跟大家一同來受這個苦難?還是你救世而來的?你到這個世間來,看眾生太苦了,你發(fā)慈悲心來幫助他們。你到底是屬于哪個類型?就在你一念之間如果我們迷惑顛倒,你是屬于前一類的。如果真正覺悟,你就轉(zhuǎn)入后一類的,我是來幫助這些苦難眾生,度過這個災(zāi)難。念頭一轉(zhuǎn),轉(zhuǎn)迷為悟、轉(zhuǎn)凡為圣。學(xué)佛就是看你能不能轉(zhuǎn)得過來!轉(zhuǎn)過來,那真的要效法佛菩薩。
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間,他怎樣生活?那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示范。我們過最低的物質(zhì)生活,真正做到「于人無爭,于世無求」。我們所表現(xiàn)的是斷惡修善、轉(zhuǎn)迷為悟,我們要做出榜樣來給人看。一個人明白了,他懂了、他體會到、他回頭了,一個人得度;兩個人明白了,兩個人得度。要讓這個社會大家個個都明白了,跟諸位說,諸佛菩薩也做不到;換句話說,度一個算一個,要有這樣的大愿大行,一生當(dāng)中永遠(yuǎn)不改變。我到這個世間來是唱戲的、是表演的、是做樣子給大家看的,這就是菩薩了。從凡夫轉(zhuǎn)變成菩薩,轉(zhuǎn)凡成圣,都在一念之間。
學(xué)菩薩一定要修五戒,五戒是五福。告訴人,福怎么個修法?世間人沒有離貪嗔癡,我們要是勸他把貪嗔癡放下,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沒有這個善根。為什么?貪嗔癡放下他就成圣人了,不可能的事情!那要怎么辦?我們要教導(dǎo)他以正當(dāng)?shù)姆椒ǖ秘敻?、得智慧、得健康長壽,教導(dǎo)他用正當(dāng)?shù)姆椒ā=^對不是邪知、邪見、邪行能夠滿足你的欲望,那是造罪業(yè),折損你的福報。世間人不曉得這個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我們?nèi)娜椭o他講解、給他說明。我們這一生所作所為,就是學(xué)佛的一個好樣子。佛教導(dǎo)我們隨緣而不攀緣,普賢菩薩教我們「恒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話意義很深,我們要細(xì)心去體會。依教奉行一定得福。千萬不要胡思亂想,你自己所想的決定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要放放棄自己的想法、看法,放棄自己的成見。依什么?依佛菩薩的教誨,這是我們現(xiàn)前這個階段要做的。經(jīng)典里面所說的是真理,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說出而已。所以經(jīng)典是自性的智慧德能,這一點一定要肯定,我們才會衷心感謝諸佛菩薩,他要不為我們說出,我們自己不知道。
所以你修五戒,你得五福?!何甯3ǔ觥唬隽耸篱g,這五種大福超出了世間,『天人同儔類』?!肝褰洹故鞘篱g福德的真因,「十善」是生天必須要具備的條件。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他們的目的都是求生天堂。求生天堂要認(rèn)真修十誡。他們經(jīng)典里面講的十誡,跟佛經(jīng)里面五戒十善的精神完全相同,所以十善是人生天的必須條件。
我們中國人都知道,公平正直是為神。中國人對「神」這個字的定義是公平正直,這是神。天神個個都是公平正直的,你想討好他、巴結(jié)他,他將來帶你生天,沒有這回事情!如果 欠憑藉私心,跟他常常往來、常常供養(yǎng)、巴結(jié)巴結(jié),將來他就帶我到天堂去了,這個天堂不能去!不是好地方,為什么?天神、上帝不公平,他有私心,豈不是變成像我們?nèi)碎g黑社會的組織一樣,那還能去嗎?公平正直,所以只要我們具足上一個階層道德的水平,你一定就去了,天的道德水平比人高。人間得人身的道德水平是五戒,中品十善。天道是上品十善,再要往上去,十善還要加上禪定,也就是講要修清凈心,還要加上四無量心,色界天四無量心是「慈悲喜舍」。你要具足慈悲喜舍、具足禪定、具足上品十善,這是生天的條件。不具足這個條件,你跟上帝關(guān)系再好,上帝也不能用私情帶你到天堂,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知道,天神都是大公無私。
『所生億萬倍,真諦甚分明』。「億萬倍」是講種善因得善果,果報不可思議,生生世世五福無量無邊?!刚嬷B」就是講的五戒,五戒是真理,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我們休息幾分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