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兇經(jīng)講記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八卷
諸位觀眾,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兇經(jīng)講記》第六十五頁,最后一行經(jīng)文看起:
【未當有此。于世何求。念報佛恩?!?/P>
這一句是總說,我們?nèi)说竭@個世間來做什么?報恩來的,不是報怨來,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跟諸位說了很多。也許有人說,我很想做但是總是做不到,確實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么做不到?障礙只有兩個,一個是自私,一個是自利。如果我們把私心斷掉了,把自己的利害斷掉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所以我常我們在這個世間,起心動念為別人想,不要為自己想,把這個念頭轉(zhuǎn)過來,為全世界眾生想,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想,你的心量就大了,真的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決定不能有占別人便宜的念頭,這是屬于自利。決定不可以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頭,你對人對事對物有占便宜的念頭,有控制別人的念頭,你就做不到了。這對你學佛就造成嚴重的障礙,不管你怎么修、你怎么樣用功,你搞了一輩子你還是搞六道輪回,說老實話你念佛不能往生。我不愿意被別人控制,我就不能控制別人,我不想別人占我便宜,我就不能占別人便宜,你常作如是觀,把自己毛病的要拔掉?!督痄摻?jīng)》是開智慧的經(jīng)典,那是真實智慧,佛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什么好留戀的?為什么一定據(jù)為己有?這個觀念錯誤了。
我跟諸位說,現(xiàn)在我們在馬來西亞古晉建一個道場,報我們臺灣四眾同修對我的恩德,那個地方風景好,也有一些同修去過,到那邊去之后大家都贊嘆,人間天堂!但是大環(huán)境澳洲好,小環(huán)境古晉那個地方不錯。我們建一個報恩念佛堂,里面有四個紀念堂,有章嘉大師紀念堂,方東美先生紀念堂,李炳南老師紀念堂,韓瑛居士紀念堂,有四個紀念堂。這個建筑是采取旅館式的建筑,四層,上面一層是念佛堂跟講堂,念佛堂、講堂在一起,是一個大殿;二樓跟三樓是宿舍,跟旅館里面的套房一樣,有六十多個房間,可以住一百多人;下面是餐廳、活動中心,歡迎同修們?nèi)绻屑倨诘焦艜x去度假,在那邊念佛聽經(jīng),我們會有幾位法師常住在那邊領導大學。這個地區(qū)是馬來西亞李金友居士他的山莊,他的山莊面積是五千英畝,合臺灣的面積兩知甲,這么大的一個地方。我們在他土地里面,他劃了一小塊給我們,這一小塊是三英畝,等于一甲多一點,我們在那里建一個大樓。今年年底就可以完工,完工之后,我請悟道師到那邊去做住持,同時我們打七個佛七,七個七,我也請我們培訓班的學生,是大陸的一位法師,九華山的,請他到山上講一部《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覺華法師去講經(jīng),道師去領導念佛,我也會上去看看。這房子建了,我說不賣我也不租,做招待所,你們到那邊去念佛去修行,這是做招待所。因為李金友他的旅館價錢太高,他在那里建一個高級旅館,每天收的租金是美金三百塊,太多了,所以我不得不建一個招待所。這個招待所完全免費,伙食完全是素食,非常好,費用很低,便利我們同修利用假期去度假。
在澳洲這個環(huán)境比較大,道場建立了,現(xiàn)在悟行師拿到永久居留,我很歡喜。本來建校的時候我掛院長的名義,現(xiàn)在他拿到永久居留,有資格擔任這個職位,我立刻就讓給他了。道場一定讓你們師兄弟自己去管理,如果再要麻煩我,你們就對不起我了。我一生不管事、不管人、不管錢,到這么大年歲了,你還要來麻煩我,那就錯了,一定要自己掌握自己。到你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替你們解決,一定要學著辦事,學著統(tǒng)理大眾。僧團不能和合,原因就是我剛才講的,自私自利,希望控制別人,有控制別人的念頭,有占有的念頭,這錯了。如果你沒有自私、沒有自利,沒有控制人事物的念頭,沒有占有人事物的念頭,一定和合。和合僧團出現(xiàn)在這個世間可貴!一定得到龍?zhí)鞊碜o,諸佛護念,我們一定要朝這個目標去做。所以我建立馬上就交代了,與我就不相干了。我會不會到那邊去?我也是說了,我說得很清楚,我要聽其言而觀其行。你們很如法我會去,你們不如法我不會再去。我在這個世間,無論在哪個國家地區(qū),告訴諸位,我是受歡迎的。我在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人給護照給我。我旅行證件很多,到哪個地方用哪一種證件,我不是一份證件,很多證件。所以告訴諸位,都在自己做人,沒有私心,完全是付出的,哪有不受人歡迎的道理?人家不歡迎是你自私自利,你只想占便宜不想付出,這樣的人不受歡迎。再看下面經(jīng)文:
【當持經(jīng)戒。相率以道?!?/P>
『持』是受持,應當要受持經(jīng)戒,受的意思是接受,里面具足信解行。對于佛的經(jīng)典、佛制定的戒律,我們能信,我們能懂,我們能夠依教奉行,要把它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落實在自己工作之中,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一門學問叫實學,實實在在的學問,學了真管用,絕對不是所學非所用,不是玄談?!赋帧沟囊馑际怯肋h保持,不是我做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不是的,永遠保持。用佛的經(jīng),經(jīng)是講道理,講這些理論,講這些事實真相,用它來修正我們對宇宙人生、對一切人事物錯誤的想法看法,經(jīng)論的正知見修正我們的知見。不讀經(jīng),我們決定不會發(fā)現(xiàn)我們對某些事情想錯了、看錯了,不知道;常常讀經(jīng)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宇宙、對人生,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看錯了、想錯了,立刻把它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戒律是行為的標準,我們的言語、我們的造作有錯誤,依照戒律把它修正過來。最基本的十善業(yè)道,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最低限度的戒條,幫助我們修正行為,經(jīng)戒的作用就在此地。
『相率以道』,「道」就是指經(jīng)戒,經(jīng)戒是純善純凈的大道,這是佛道、這是菩薩道,我們應當要走。不但自己,我們一生行這一條大道,我們有義務幫助一些有緣的同修「相率以道」,我們要率領他,我們要為他做表率,做好樣子。大慈菩薩有一首偈講得很好,那是講念佛的,值得我們做參考。你能幫助兩個人修行,你的福德就很大;你能幫助十幾個人,你的福德就無量;你能幫助幾百個人到幾千俱,他說你是真正的菩薩。如果你能幫助上萬的人,他說你就是阿彌陀佛再來,你是彌陀化身。菩薩鼓勵我們要懂得「相率以道」,功德福德不可思議。由此可知,障礙別人修道,那個罪過你就能想像而知。障礙別人修道罪過極重,《發(fā)起菩薩殊勝志樂經(jīng)》里面講得好,這部經(jīng)我過去講過三遍,都留著有錄像帶,還有同修依照音帶寫成文字,都值得大學做參考。再看下面經(jīng)文:
【道不可不學。經(jīng)不可不讀。善不可不行?!?/P>
這三句話非常重要。首先要了解什么叫『道』,如果對這個字的意思都不懂,你怎么學法?在佛陀教學里面,道有一個絕對的標準,那就是性德,真如本性。真性的德能是純善純凈,我們一般人贊嘆萬德萬能,凡是與性德相應的這是道,我們一般人贊嘆萬德萬能,凡是與性德相應的這是道,這真正是佛道,是大菩薩道。如果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能跟自性相應,那就恭喜你,你是法身菩薩,你不是凡人,你不是六道眾生、你不是十界眾生,人旬明心見性的菩薩,法身大士。我們是凡夫,實在說我們也沒有辦法見性,也沒有辦法明心,那怎么辦?佛經(jīng)的戒律,戒律是什么?是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的日常生活,他處事待人接物記錄下來,那就叫戒律。他的言語、他的造作與自性相應,是從自性里面流露出來的,所以我們學他的言語、學他的行為,就是隨順法性,隨順真如,這個道理要懂。我們可不是隨順釋迦牟尼佛,被釋迦牟尼佛牽著鼻子走,算什么好漢?要懂得,佛決定沒有一念控制別人,這是真的,佛也不可能有一個念頭去占人便宜,沒有,絕對沒有!他完全自己做出來,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十善五戒,現(xiàn)在我們一般講的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都是自性的流露,絕對不是他制定這些戒條來約束人的。佛如是,儒家的禮亦是如是,這叫「道」。為什么?它是自自然然的法則,自自然然的秩序,不是人為的,不是人創(chuàng)造的。像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是自然的,不是人為的。
在儒家講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是自然的秩序,哪里是人為的?人能夠隨順這個秩序,人與人之間就能和睦相處,真正做到社會安定繁榮。我們這些年政府提倡的安和樂利,自然就達到了,那是果。因是什么?因是倫理,倫理是大道,天然的秩序。你要不懂,你就不會認真去做,你明白了,你才會認真去做。怎么作法?前面《講記》里頭講得很清楚,在前面那一段?!傅馈乖?u>佛教里面講,意思就更深更廣了。儒家所講的人道,做人的道理,但是我們可不能小看。如果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作佛?佛比人高太多了,作佛先學會做人。所以佛教給我們也是從做人起,凈業(yè)三福頭一條「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人道。儒家所講的,人道是佛道的根本,像蓋大樓一樣,這是第一層,沒有第一層哪來的第二層?沒有第二層哪來的第三層?因此,學佛第一要重視做人,要把人做好,要做一個好人,要做一個善人。佛道它的中心是破迷的開悟,這是佛道?!阜稹惯@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意思是覺悟,所以佛道就是覺悟之道,這一切經(jīng)論幫助我們覺悟的。戒律是修正我們行為的,換句話說,你覺悟落實在生活、落實在你日常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些表現(xiàn)在外面的就叫戒律。佛菩薩徹底覺悟了,他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記錄下來叫做戒律。所以戒律是正常的生活行為,是于自性性德相應的生活行為,你怎么能不學?你如果不學,你的思想見解是錯誤的,你的言語造作還是錯誤的。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不能出六道輪回,道理在此地。你知道要學道,道在哪里學?不能離開經(jīng)典,所以第二句『經(jīng)不可不讀』,經(jīng)就是包括經(jīng)、律、論,我們現(xiàn)在人稱之為三藏經(jīng)典。實際上釋迦牟尼佛每一堂課,每一次的教學,經(jīng)、律、論的意思都有。所以經(jīng)典要把它分類,到底哪個是經(jīng)?哪個是律?哪個是論?很難分。古人怎么分法?看這部經(jīng)典的分量,哪一方面講得多。譬如說這部經(jīng),講的理論比較多,這方面教誨比較多,講戒律這些文字比較少,我們就多的,就把它放到經(jīng)這一類里頭。如果世尊這一堂課里面,對于我們生活行為這一方面講得多,道理方面講得比較少一點,這部書就把它放在律藏里面,是這么分法的。嚴格的分法沒有法子分,不能像現(xiàn)在這種科學分類。古人說,經(jīng)是講定學的,律是講戒學的,論是慧學的,我們講戒、定、慧,律藏叫戒學,戒、定、慧三學。可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任何一部經(jīng)論,統(tǒng)統(tǒng)具足戒、定、慧。從這個地方看,釋迦牟尼佛教學苦口婆心,時時刻刻、念念之中都希望大家開悟,都希望大家成就。我們從他一生當中,教學的內(nèi)容、方式,可以體會到。
今天我們讀經(jīng)要怎么讀法?是不是把《大藏經(jīng)》請到家里從頭到尾來讀?不是的,這樣去讀,你什么都收獲不到。你先要懂得你讀經(jīng)的目的是在哪里,是在學道。道是什么?道是覺悟。要怎樣才能覺悟?要得定才能覺悟,定心是覺悟的。要怎樣才能得定?一定要持戒。因戒得定,因定開悟,這是佛教化眾生的原理原則,我們一定要懂。你要是搞錯了,那你學佛學了一輩子學得很冤枉,你不會成就。戒是方法,定是樞紐,慧是目標。應該怎么學?一部經(jīng),從一部經(jīng)下手。一部經(jīng)就是方法,如果沒有得定,沒有開悟,絕對不看第二問經(jīng)。自古以來祖祖相傳,歷代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用這個方法。凡是失敗的人都是自作聰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舊規(guī)矩,他要想出新花樣,那就壞了。這個責任要自己負責,祖師大德不負這個責任,教給你方法,你不遵守。得定就是我們一般講「三昧」,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禪定的意思。
我們現(xiàn)在有許多同修,依照《無量壽經(jīng)》修學,很好,《無量壽經(jīng)》里面戒定慧三學具足,經(jīng)題就好,非常圓滿?!阜鹫f大乘無量壽莊嚴」,「無量壽莊嚴」是果,我們要想得「無量壽」,要想得「莊嚴」,「莊嚴」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美好,我們世間人講的真、善、美、慧,這四個字在佛法里是「莊嚴」兩個字。無量的莊嚴、無量的壽命,是我們所希求的,你要想得這樣殊勝的果報,這個經(jīng)典就教給你。怎么修法?下面是教給你的因,「清凈、平等、覺」,你能夠得清凈、平等、覺,大乘無量壽莊嚴的果報你就得到。由此可知,清凈,給諸位說是戒學,六根清凈一塵不染;平等是定學;覺是慧學,戒、定、慧三學都在里面。你要修戒定慧三學,你才能得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不但是戒定慧三學,也是佛法僧三寶。覺是佛寶,平等是法寶,清凈是僧寶,這部經(jīng)三學三『』寶具足,不可思議!佛度化一切眾生,最極方便、最穩(wěn)當、最快速無過于這部經(jīng)。所以我教大家你們得到這部經(jīng)首先要把它念熟,熟記經(jīng)文,不要求解,不要想里面什么意思,就是念。一天念的遍數(shù)愈多愈好,念久了你就會背,到會背的時候就進入第二個階段,求解義。一定要懂得它的意思,經(jīng)典上字字句句它的意思深廣無盡。
這部經(jīng)我過去講過十遍,每一遍講得不一樣。最近兩年在新加坡講這部經(jīng)是第十一遍,因為沒有時間限制,我講得比較詳細,聽的人很歡喜,要求細講。細講兩個小時只能講一句、兩句,實實在在講意思講不盡。佛在《金剛般若經(jīng)》上教給我們「深解義趣」,義是義理,趣是趣向、果報,你要是了解得深、了解得透徹,你就懂得怎么修法,你才能得到受用,換句話說,沒有到西方世界,現(xiàn)前就過西方極樂世界菩薩的生活,這是真實的受用。大家都曉得,現(xiàn)在這個世間正是經(jīng)上所講的「五濁惡世」,濁惡到極處,眾生生活痛苦不堪。我們境界轉(zhuǎn)過來,你生活在五濁惡世,我生活在極樂世界,你有煩惱你有苦受,我沒有煩惱我沒有苦受。什么道理?佛在經(jīng)上講「境隨心轉(zhuǎn)」、「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原理,五濁惡世你有智慧、有能力把它轉(zhuǎn)過來,再大的災難你也有辦法把它轉(zhuǎn)過來,沒有障礙,你才能得大自在!所以經(jīng)論的受持,一部一部上下功夫。能理解了,第三個階段是落實,要把這個經(jīng)里面講的道理、講的方法、講的教訓,完全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這個經(jīng)就變成自己的。你生活在《無量壽經(jīng)》之中,《無量壽經(jīng)》是什么?極樂世界,你就生活在極樂世界里頭?,F(xiàn)在已經(jīng)生活在極樂世界,你將來不到極樂世界你到哪里去?肯定往生。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士,絕對不是方便士,更不可能生同居士。這個經(jīng)你會學!
下面這一句『善不可不行』,這就不必講了,這一句「善不可不行」就是落實。我剛才說的,你把經(jīng)典里面道理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經(jīng)里面的教訓、方法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不可不行!此地這個「善」完全是講經(jīng)教,完全是對自己,狹義的,就是指學佛,學佛是大善。下面:【行善。布德?!?/P>
這個善是廣義的,這個善是幫助一切苦難眾生,你自己得道了。得什么道?前面第一個,「道不可不學」,你現(xiàn)在得道了,你現(xiàn)在迷破了、悟開了,你懂得怎樣過最幸福美滿的生活,你知道如何轉(zhuǎn)變外面的境界,隨心所欲!你能夠轉(zhuǎn)逆為順,把逆境轉(zhuǎn)成順境,把惡境轉(zhuǎn)成善境,你有這個能力,這就叫得道,你得了道。你得道要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就是『行善、布德』?!感猩啤?,用我們的財物財布施,用我們的勞力內(nèi)財布施,用我們智慧也叫內(nèi)財布施;我們用許許多多的方法,那就是屬于法布施;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是無畏布施,這是行善!你成就之后一定要幫助別人,全心全力為社會造福,為眾生造福。但是你要知道,你能舍己為人,別人未必感恩你,很可能招致許許多多嫉妒傷害。你要知道,就像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xiàn)的,內(nèi)有六群比丘擾亂僧團,外有六師外道,種種的阻撓。釋迦牟尼佛表演給我們看,他所遇到的我們都會遇到。我們要曉得,遇到要怎么樣?絕不灰心、絕不退轉(zhuǎn),要有智慧,要有方便。這個地方有障礙,那里沒有;那里有障礙,這里沒有。老子講「上善若水」,水這邊阻擋,它往那邊流去,那邊阻擋,它又往這邊流去,擋不住。我們要有這種善巧方便、有這個智慧,處處忍讓不跟人為敵,我們轉(zhuǎn)方向,另外一個地方走。
哪個地方歡迎 欠就到哪里去,這個地方不歡迎,我們不怪罪他,為什么?他是一時誤會,時間久了,他會看到我們在外面做出的成績,確確實實是利益社會的、利益眾生的,他會知道這是好事,他就會歡迎我們了。所以我們不爭,我們也不說話,我們回避,到國外一定做出更好的成績,國內(nèi)自然就歡迎了。永遠保持著和睦相處,不要把和睦相處破壞了,這都是佛陀教給我們的,「行善、布德」。我們今天在全世界做的行善,對中國我們是布德,就是我們要把在海外成績拿出去給國內(nèi)人看,讓他覺悟過來。行善是外面做的,布德是內(nèi)供,布也是布施。布德的意思,諸位要能體會得到,「以身作則」,我要做出樣子來給人看,這叫布德,確實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能給全世界人做榜樣、做模范,不分國家、不分種族、不分宗教,別人聽到、看到、接觸到了,他對你就敬仰,他就很樂意接受你的教誨。
我們教這些不同國家的人、不同族群的人、不同宗教的人,你一定要懂得,你要有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你可不能勸他學佛。他是基督教徒,你說基督教不如佛教,他馬上跟你翻臉,這是大錯特錯!他是基督徒,我們就認真幫助他生天,幫助他親近耶穌。我們怎么教他?教他《圣經(jīng)》。所以《圣經(jīng)》我們不能不讀,我們不讀你就不能教基督徒,我們要認真讀。我們要能夠講道,講得比他的牧師講得好,確實講的是他的經(jīng),教他做一個好基督徒,真正是上帝的兒女。天主教你們也許同修知道,我不久之前接受天主教的邀請,給他們講《玫瑰經(jīng)》,有光碟有錄像保存下來?!睹倒褰?jīng)》是天主教的早晚課誦本,你就曉得這個東西重要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