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yīng)篇圖說140:賞罰不平
經(jīng)文:賞罰不平。
【原文】
賞罰權(quán)衡稱物施,不平些個眾心離。
寄言秉節(jié)行兵者,諸葛遺徽盍效之?
注:前言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是賞罰不當(dāng)也。此言不平者,謂均之一賞而多寡任意,均之一罰而輕重徇私?;蚬谟写笮《焕匈p,或犯事有輕重而一例行罰,皆不平也。若吾心既平,則賞罰自無不平矣。
案:昔有大帥,性極苛刻。決于行罰,憚于行賞。將士有過,一概殺之,至有功當(dāng)賞,則躊躇再四。不得已,始予薄赍,甚至吝而不與。將士靡不離心。參軍諫曰:“賞罰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功有大小,則賞有厚薄;過有大小,則罰有重輕。如持衡稱物,毫厘不爽,方足以服人心。昔諸葛孔明曰:‘吾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且援?dāng)時諸將用命,雖魏延反側(cè)之徒,帖然不敢有異議,李平、廖立廢棄終身而無怨言。蓋能平吾心以平人心者,王道也。此孔明所以未易及歟。今君侯賞不按功,是賞不足以為勸也;罰不按過,是罰不足以為懲也。甚至當(dāng)賞而罰,當(dāng)罰而賞,種種不平,竊恐人懷異志,不肯效命疆場,其何以懋建功勛乎?”帥拒而不納。一日,率兵征苗,下令各裹十日糧,日行二百里。所過皆蠶叢鳥道,兵皆扳藤附葛,舍命而行。帥不恤艱苦,一味嚴(yán)刑驅(qū)迫,不許稍息。及苗亂既平,有功者俱不得稍沾恩澤。事聞于朝,下詔切責(zé)。后帥副大將軍出征,屢立殊勛。同事皆曰:“渠為帥領(lǐng)兵,賞罰不平,人人怨恨。今此之役,若令渠奏功,報應(yīng)安在?”共在大將軍前排擠之,竟不錄其功。亦云報也。
附:唐朱泚之亂,車駕出幸奉天,道有獻(xiàn)瓜者,德宗嘉其意,欲賞以官。陸贄諫曰:“爵祿者,天下之公器,不可輕也。今獻(xiàn)一瓜輒予官,彼忘軀者何以賞之?”遂不果行。陸贄卒為名臣。(《感應(yīng)篇集注》下同)
宋景德中,寇犯邊,郡縣數(shù)罹其毒,主兵者無敢一挫之。時李居正,以小官榷稅一鎮(zhèn),鳩募丁壯,奮力擊之。因深入其穴,奪所掠男婦老幼,悉還其家。人皆德之,而無肯為之請賞者,惟張?jiān)伱芤宰嗦?。真宗大悅,立遷居正為閣門祗候。居正莫知所自,或以詠告,正乃急往見之,不獲達(dá)。因禮閽者傳入榜帖,詠批紙筆尾云:“公臨財廉,臨陣勇,臨事勤,臨民惠,加以謹(jǐn)畏。此報國大丈夫也,所謝近私?!辈坏孟嘁姟>诱轮?,誓佩終身。此則賞之當(dāng)者矣。
【譯文】
注:前邊談到賞及非義、刑及無辜,這是賞罰不當(dāng)?shù)慕Y(jié)果。這里談到不平的意思,所說的是平均獎賞,多少任意決定,平均處罰,輕重依從私情?;蛘吖谟写笥行。瑓s一律給予獎賞,或者犯錯誤有輕有重,一律給予處罰,都是不公平的。如果我的私心公平,那么獎賞和處罰自然沒有不平的。
案:從前有一位大帥,性格特別苛刻。他在處罰別人時特別果決,在獎賞別人時,特別推諉,將士如果有罪過,一律將他們殺害,至于將士立下功勞,應(yīng)當(dāng)獎賞,卻躊躇徘徊,再四不決。除非萬不得已,才給予微薄的獎賞,甚至吝嗇到不給他們的地步。將士們沒有不和他離心的。參軍向他提意見道:“賞罰是朝廷用來治理天下的方法。功勞有大小之分,那么賞罰也有厚薄之分,過失有大小之分,那么刑罰也有輕重之分。比如拿著稱重量的器具稱物體,毫厘不差,才能夠使人心佩服。從前諸葛孔明說道,我的心如秤桿,不能對人有輕重之分。因此當(dāng)時各位大將聽從命令,即使魏延這樣的反復(fù)無常的人,也恭恭敬敬,不敢有不同的說法。李平、廖立被廢棄,終身沒有怨言,大概這就是使我心公平而平定眾人之心,這是王道啊!這就是孔明始終沒有被更換的原因啊!今天,君侯不按照功勞大小獎賞將士,這就使得獎賞不足以被人們動心;處罰不按照過失大小,這就使得懲罰不足以起到被懲罰的作用。甚至于應(yīng)當(dāng)獎賞卻給予處罰,應(yīng)當(dāng)處罰卻給予獎賞,這種種不公平的事,我私下恐怕人們懷有不同的志愿,不肯為你在疆場上效命,這又怎么能勤勉地建立功勛呢?”那個大帥拒絕建議,沒有采納。
一天,大帥率軍隊(duì)征伐苗疆,命令士兵每個人帶十天的糧食,每天行軍二百里。所經(jīng)過的都是荊棘密布艱險難行的道路,士兵都扳著藤條,依附著葛蔓,舍命前進(jìn)。大將不體恤士兵的艱難困苦,一直用刑罰驅(qū)趕逼迫,不許銷微休息一會,等到平定了苗疆的叛亂,有功勞的人都不能稍微得到恩澤。這件事被朝廷聽到了,下令詔書,嚴(yán)格處罰。后來,他輔佐大將軍出征,多次建立功勛。同事都說道:“他當(dāng)大將率領(lǐng)軍隊(duì),賞罰不公平,人人怨恨。今天這次戰(zhàn)役,如果讓他上奏戰(zhàn)功,報應(yīng)又在哪里?”都在大將軍面前排擠他。大將軍竟然不記錄他的戰(zhàn)功,這也是報應(yīng)啊。
附:唐代朱泚發(fā)動叛亂,天子坐車出來巡事。奉天道有位獻(xiàn)瓜的人,德宗嘉賞他的心意,將要封賞給他官職,陸贄進(jìn)諫道:“爵祿,是天下公平的器具,不可以輕視。今天獻(xiàn)上瓜就給予官職,那些舍身報國的人拿什么獎賞給他們?”于是,果然沒有這么行賞。陸贄后來成為有名的大臣。
宋代景德年中,敵寇多次侵犯邊疆,郡縣多次遭受了他們的肆毒。帶領(lǐng)軍隊(duì)的人不敢挫敗他們。當(dāng)時,李居正以小官的身分治理一個鎮(zhèn)。他糾集招募壯丁,奮力打擊了敵寇。因?yàn)樯钊氲綌橙说某惭ǎ瑠Z回了被掠的男女老幼,全部使他們回到家里。人們都感恩他,卻沒有肯為李居正請求封賞的人。惟有張?jiān)亴⑦@件事密秘奏給皇帝。真宗大為喜悅,立即將李居正升遷為閣門祗候。李居正不知原由,有人告訴了張?jiān)伾献嗟氖拢罹诱谑羌泵Π菀姀堅(jiān)?,沒有獲準(zhǔn)。因此給看門的人送了禮物,將榜帖傳入,張?jiān)佋诩埾逻吪鷮懙溃骸澳闾幚碡斘飼r廉潔,面臨敵陣時勇猛,處理事情時勤勉,面臨民眾時施惠。加上嚴(yán)謹(jǐn)敬畏,這是報效國家的大丈夫本色,感謝卻接近私意?!睕]有得到接見。李居正感謝張?jiān)?,將贈言銘記終身。這是獎賞恰當(dāng)?shù)睦印?/p>
評論